分享好友 生产技术首页 频道列表

幼蟹培育要点

2008-10-28 00:008560


    一、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首先,培育池面积5-10亩左右,既有利于均匀投饵及水质调控等各项管理,又便于一次性清池捕捞销售;其次,做好清塘、防逃工作,以防蛇、青蛙、野杂鱼等敌害入池;第三,保持培育池适度肥水。可采用生物制剂肥水,既可为大眼幼体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又能有效防止青苔大量繁殖,中后期维护水质稳定;第四,保持适宜密度的水草。幼蟹培育以选用水花生为宜,应根据不同的季节及幼蟹的不同发育阶段使培育池各阶段保持最佳的水花生分布密度;第五,适时调整水位,维护良好的水质,同时促进幼蟹蜕壳。

    二、优质大眼幼体适时下塘。适时下塘是指大眼幼体的质量符合淡水培育,培育池水体的理化和生物指标符合幼蟹培育的最佳要求。首先,大眼幼体的质量良好;其次,培育池水质肥度适宜,富含大眼幼体喜食的天然活饵料;第三,在未来3天维持晴好天气;第四,大眼幼体下塘时先进行水体湿润适应,温差控制在3℃以内。

    三、科学投喂优质配合饲料。首先,不要投喂鱼糜、蛋黄、豆浆、鱼浆等利用率极低、适口性差的饲料原料。这些原料不仅大小不均,导致采食不均,不利于大眼幼体同步变态和仔蟹均衡发育,而且这些饲料易腐败,易导致水质恶化,不利于防病。生产中大眼幼体应肥水下塘,以捕食天然饵料为主;其次,要根据仔蟹在池中分布情况确定投饵重点区和非重点区,重点区应加大投喂量,可有效减轻仔蟹采食不均的程度,并且遵循“多次多投”的原则,可降低仔蟹的规格差异;第三,9月份以后应正常投喂,此时若仍有较多个体较小的仔蟹应及时采取以优质小颗粒饲料为主的投喂措施,促进小仔蟹足量采食,这对于控制次年春季幼蟹发病及促进早蜕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病害防控。幼蟹培育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是仔蟹上岸症、烂肢腐壳病、纤毛虫病及老鼠、蛇、蛙、鱼等敌害。大眼幼体下塘前用生物肥水办法肥水,全池足量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仔蟹每蜕壳1次后及时用甲壳净杀1次纤毛虫,之后进行全池消毒,对于仔蟹上岸效果显著。定期在饲料中加入微生态制剂,有利于促进仔蟹生长和提高抗病力,并且用微生物定期改水。防止水质恶化、藻类死亡等水质突变事件发生,切实做好水质维护工作,注意防止缺氧。做好对池水定期消毒工作,发现病情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幼蟹培育的后期管理
今年幼蟹培育成本总体上比往年低,且目前规格及成活率还较为理想,这为今年幼蟹培育户获得好收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幼蟹必须

2014-12-22807

提高幼蟹培育成活率措施
幼蟹培育是指将蟹苗(大眼幼体)培育成三期至五期幼蟹的生产过程。由于早苗培育时间早(大部分在4月上中旬),温度低,技术难度

2014-12-03340

幼蟹暂养效果好
大水面网围养蟹,在蟹种放养后7天~15天内,由于蟹种对大水面生态环境尚不适应,常昼夜不停地集群,按逆时针方向沿网边翻爬,或

2014-07-14395

幼蟹池使用微孔增氧六注意
一、增氧动力主机位置应该尽可能得远离塘口。幼蟹的蜕壳生长要求环境相对安静与舒适,管道增氧机虽然噪音影响性比较小,但是仍然

2013-11-04438

锯缘青蟹幼蟹培育前的准备与蟹苗放养
幼蟹培育是指将天然海区捕捞的或人工培育的蟹苗(指大眼幼体),强化培育成幼蟹的过程,并可根据养殖需要继续培育成较大规格的

2013-09-22742

控制性早熟蟹与小规格幼蟹的措施
优质蟹种是养殖成蟹的关键。蟹种个体大与小、质量的好与差是保障成蟹养殖生长成活率和提高成蟹回捕率的重要因素。所以在生产上

2013-08-30650

幼蟹常见病的防治技术
上岸不下水症。蟹苗变成1期幼蟹后易出现此症,其症状是:幼蟹大量上岸或爬上水草不吃食,不久就死亡。治疗方法:用下水灵Ⅰ号、

2013-08-23456

幼蟹捕捉四法
一、工具张捕。可在蟹种培育池中安设地笼、甩笼等工具,原理是捕捉工具有倒须,蟹种能进不能出。此法适用于水温高、蟹活动时进行

2011-06-17346

塑料大棚培育幼蟹技术
塑料大棚培育幼蟹是河蟹多种模式养殖过程中的技术基础,是提高商品蟹规格,提高苗种成活率的重要一环。其原理是根据幼蟹的生物

2010-03-08353

温室大棚培育幼蟹技术
今年2~4月份我们进行了温室大棚培育幼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温室条件试验温室为钢架双层太阳板保温温室,面积1

2006-06-28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