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生产技术首页 频道列表

茶叶在存放中变质的原因

2014-10-22 00:003910
     茶叶在存放中陈化变质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茶叶具有“后熟”的特点,即贮藏过程中茶叶的许多化学成分发生氧化作用,导致茶叶陈化和劣变。影响品质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叶绿素、茶多酚、维生素、胡萝卜素、氨基酸以及多种香气成分等。    
    1.叶绿素的变化叶绿素是形成绿茶色泽的重要成分。叶绿素在嫩芽叶中含量较高。它由呈蓝绿色的叶绿素a和呈黄绿色的叶绿素b两大部分组成。在茶叶中两者比例和保留量决定了成品茶的色泽。然而,它又是一种很不稳定的物质,在光和热的条件下(尤其是紫外线的照射下),易分解,因失绿而变褐,形成脱镁叶绿素。一般情况下,脱镁叶绿素含量占70%时,茶叶色泽出现显著褐变。 
  
    2.茶多酚的氧化和聚变茶多酚与茶叶滋味、汤色的关系最为密切,它的含量多少决定着茶汤的滋味浓度。茶多酚本身无色,但在红茶加工过程中被氧化、聚合形成茶黄素与茶红素,进而成为褐色素(高聚合物),使红茶汤色加深变暗。在绿茶中,茶多酚的保留量较多,同样在贮藏过程中易发生氧化,生成醌类化合物,导致色泽变褐。同时这些物质还能与氨基酸类物质进一步反应,促使滋味劣变。 
  
    3.维生素C减少维生素C是茶叶具有营养价值的重要成分,其含量多少与茶叶品质关系密切。维生素C也是一种易被氧化的物质,越是高级的绿茶,含量越高,也越难以保存。维生素C被氧化后生成脱氧维生素C,它与氨基酸相互作用,生成氨基羰基,既降低了茶叶营养价值,又使颜色变褐,同时滋味也失去了鲜爽味。如果绿茶中维生素C保留量达80%以上,绿茶品质不会发生变化;一旦下降到60%以下,品质就明显变劣。 
  
    4.类脂物质的水解与胡萝卜素的氧化 
  
    茶叶中约含有8%的脂肪类物质,在贮藏过程中同样会被氧化、水解而成游离脂肪酸、醛类或酮类,进而出现酸臭味。已有研究证明,随着茶叶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不仅茶叶香味显陈,而且汤色也会加深,导致商品价值降低。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茶叶主要刺吸性害虫防治技术
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茶树害虫发生态势加重。据调查,目前危害茶树害虫有40多种,其中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茶橙瘿螨等

2014-12-251032

巧用茶叶治疗羊病四法
茶叶具有生津止渴,清心明目,健脾开胃之功效,因此,巧用茶叶可治疗羊的多种疾病,养羊户不防一试。1、如羊因剪毛皮肤损伤或其

2014-12-241047

茶叶保管的气象条件及其影响
茶叶是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饮料,而如何保管好茶叶,保持其原有的风味,并不是每个喝茶者都知晓的。要使茶叶保持其原有的风味,

2014-12-191048

巧用茶叶治牛病
茶叶的种类繁多,有红茶、绿茶、青茶、花茶等。茶叶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热解毒,止痢止渴,润肺化痰,抑菌、抗辐射,消食和胃等作

2014-12-03931

茶叶采摘应注意的事项
茶叶采摘好坏,不仅关系到茶叶质量、产量和经济效益,而且还关系到茶树的生长发育和经济寿命的长短,所以,在茶叶生产过程中,

2014-10-20535

幼龄无性系茶园夏秋季管理、茶叶生产技术要点
近四年来,我县共新建茶园三万余亩,其中高标准无性系茶园占百分之七十以上。当前部分先期新建的已进入初采期,一些地方已获得

2014-09-01449

减轻茶叶雪灾害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主要用于减轻多雨冰冻等灾害性天气的不利影响和灾害恢复。(二)技术简介  1.茶树:一是整枝修剪。二是

2014-08-071029

改进管理方法 提高茶叶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档茶叶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销量逐年增大。因此,如何提高高

2014-05-21605

茶叶什么时候采摘最合适
中国名茶主要分类:主分为绿茶、红茶、青茶、黄茶、白茶和黑茶。采摘茶叶的时间只能在清明节前后7-10天内,还规定了9种情况下不能

2014-03-241005

茶叶炭疽病防治
茶叶炭疽病是一种知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踞在病叶组织中越冬,次年春季在适宜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分

2014-03-24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