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sc首页 频道列表

SC必知-企业应如何规范使用和管理食品添加剂

2025-08-11 00:008910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包括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营养强化剂。
 
  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是食品企业保障食品安全、合规生产的核心环节,需从法规、采购管理、使用控制、检测追溯等多方面建立体系化管理。
 
一、严守法规底线,明确使用边界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以国家法规为根本依据,杜绝 “超范围、超限量” 使用,非法添加。
 
  依据核心标准
 
  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规定使用,该标准明确规定了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适用食品类别、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使用目的(如防腐、增味、着色等)。例如:
 
  山梨酸钾作为防腐剂,允许在糕点中使用,最大限量为 0.075g/kg,但禁止在生鲜肉中使用;
 
  亚硝酸盐(亚硝酸钠、亚硝酸钾)可用于腌腊肉制品,最大使用量为 0.15g/kg,且残留量不得超过 30mg/kg(以亚硝酸钠计)。
 
  关注特殊规定
 
  对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特殊品类,需符合额外标准(如 GB 10765、GB 14880),部分食品添加剂(如人工色素)可能被禁止使用。
 
  跟踪法规更新
 
  根据最新有效的GB 2760 及相关法规,企业建立法规跟踪机制(如订阅官方公告、与第三方咨询机构合作),确保使用的添加剂始终在合规范围内。
 
二、规范采购管理,确保源头安全
 
  食品添加剂的质量直接影响终产品安全,需从采购环节严格把控。
 
  选择合规供应商
 
  要求供应商提供《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添加剂属于食品相关产品,需具备对应资质)、产品检验合格证明(如出厂检验报告);
 
  优先选择规模大、信誉好的品牌供应商,避免采购来源不明的 “三无产品”(尤其是易被滥用的添加剂,如亚硝酸盐、苏丹红等)。
 
  严格进货查验
 
  核对食品添加剂的品名、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确保与标准一致;
 
  对关键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漂白剂),可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抽检(如检测铅、砷等重金属残留,或是否掺杂违禁物质);
 
  留存供应商资质、采购凭证、检验报告等文件,至少保存 2 年(以备监管部门核查)。
 
三、严格控制使用过程,避免 “超标”“误用”
 
  使用环节是控制风险的核心,需通过标准化操作减少人为误差。
 
  精准称量,杜绝超量
 
  根据生产批量和 GB 2760 的限量,计算单次使用量,使用高精度称量工具(如电子天平,精度至少 0.1g,对微量添加剂需达 0.01g);
 
  实行 “双人复核” 制度:由操作人员称量后,经专人再次核对重量、食品添加剂品种,避免因计算错误或误拿导致超量。
 
  匹配工艺需求,确保均匀性
 
  按工艺要求确定食品添加时机和方式:例如,乳化剂需在原料混合阶段加入,确保与油脂、水充分乳化;防腐剂需在杀菌后、灌装前添加,避免高温破坏效果;
 
  对固体食品添加剂(如粉末状增稠剂),需先溶解或分散后再加入,避免局部浓度过高(如羧甲基纤维素钠若直接投入,可能结块导致局部超量)。
 
  专人管理,防止交叉污染
 
  设立专门的食品添加剂储存区,与原辅料、非食品物质(如清洁剂)物理隔离,标识清晰(注明品名、规格、限量、使用范围);
 
  由经过培训的专人负责领取、称量和添加,禁止无关人员接触,避免误用(如将工业级添加剂当作食品级使用)。
 
四、强化检测与监控,保证使用效果
 
  通过检测确认食品添加剂在终产品中的实际含量,确保符合标准。
 
  内部自检与第三方检测结合
 
  企业实验室可通过快速检测方法(如比色法检测亚硝酸盐、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防腐剂)对成品进行日常监控;
 
  定期委托具备 CMA 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检测,覆盖全部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尤其是风险较高的品种(如人工色素、甜味剂)。
 
  过程监控与偏差处理
 
  若检测发现某批次产品食品添加剂超标,需立即启动追溯程序,排查原因(如称量错误、工艺参数异常),并对该批次产品采取召回、销毁等措施;
 
  分析偏差原因后,更新操作规程(如升级称量工具、增加复核步骤),避免重复发生。
 
五、完善记录与追溯,实现全链条可控
 
  建立可追溯的记录体系,是监管核查和风险追溯的关键。
 
  全流程记录存档
 
  记录内容包括:食品添加剂采购台账(供应商、批次、数量)、领用记录(日期、领用人、用途)、使用记录(称量量、添加时间、操作人员)、检测报告(批次、结果);
 
  记录需清晰、可追溯,至少保存至产品保质期后 6 个月(或按法规要求延长)。
 
  建立追溯系统
 
  利用信息化工具(如 ERP 系统)关联食品添加剂批次与产品批次,实现 “食品添加剂来源→使用环节→成品流向” 的全链条追溯,一旦出现问题可快速定位责任环节。
 
六、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合规意识
 
  员工的操作规范直接影响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正确性,需定期开展培训:
 
  内容全面
 
  GB 2760 等法规解读、食品添加剂品种与限量记忆(如重点标注本企业常用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限量)、称量操作规范、应急处理(如误加后的补救措施);
 
  培训对象
 
  不仅包括一线操作人员,还需覆盖采购、品控、管理等岗位,确保全流程人员理解合规要求。
 
七、避免认知误区
 
  误区 1:“无添加” 就是好
 
  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过度宣传 “无添加” 可能误导消费者(如部分食品若不添加防腐剂,反而易因微生物污染导致变质)。企业应如实标注食品添加剂(按 GB 7718 要求,在配料表中明确列出,且名称需与 GB 2760 一致)。
 
  误区 2:天然食品添加剂绝对安全
 
  天然食品添加剂(如姜黄、红曲米)也有使用限量,过量同样可能危害健康(如红曲米中的 Monacolin K 过量可能影响肝脏),需与合成食品添加剂同等管理。
 
  食品企业需将食品添加剂管理融入生产全流程,以 “法规为纲、采购为基、使用为核、检测为盾、追溯为底”,形成闭环管理,才能真正实现 “正确使用”,既保障食品安全,又满足产品品质需求。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SC知识-食品加工企业虫控管理
食品加工企业的虫害管理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产品质量和企业声誉。虫害不仅可能污染食品,导致产品变质、报废,还可能引发食源性疾病,对消费者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有效的虫害管理是食品加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8-13474

SC必知-动态调整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警惕长期零风险报告
本次就来聊聊长期零风险报告背后的问题,探讨企业风险管控清单不适用的表现与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调整方案,供企业参考。……(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8-11570

伙伴网教您SC知识-从网红食品代工翻车看委托加工模式
针对食品委托加工有哪些模式,目前国家有哪些监管政策,委托方与受托方分别应当承担什么样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委托加工模式可能存在什么样的风险,又如何控制?食品伙伴网与大家一起来探讨分析。……(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8-11879

SC知识-生产管理6M1E分析法
6M1E是生产现场管理中用于分析和控制影响产品质量、效率及安全的核心要素的框架体系,包括:人员、测量、信息、环境、方法、设备、物料共7个方面。具体含义如下: ……(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8-11621

伙伴网教您SC知识-车间清洁消毒用具管理制度
规范清洁消毒用具管理,防止交叉污染,确保车间环境符合 GB 14881《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要求,保障肉制品质量安全。……(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8-08362

SC知识-超经典的供应商管理制度(请收藏)
为了加强公司供应商规范管理,确保采购物资的产品质量、价格及服务符合公司要求,提高公司集中采购工作保障水平,特制定此管理办法。……(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8-08812

SC必知-速冻米面食品加工厂清洗与食品安全控制
速冻米面食品加工厂的清洗与食品安全控制是确保食品质量、延长保鲜期、避免交叉污染、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法规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冷链环境中,清洗与消毒的严格执行对于产品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8-08933

伙伴网教您SC知识-食品成品管控程序
通过对成品从生产下线到交付客户全流程的标准化管控,确保成品质量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及客户需求,降低流通环节质量风险,维护产品市场信誉。……(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8-07715

SC必知-食品卫生中清洁和消毒
在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及消费全链条中,清洁与消毒是预防食源性疾病、保障食品安全的核心环节。二者既存在技术层面的差异,又通过协同作用构建起完整的卫生防护体系……(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8-07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