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标准器具是保障量值准确可靠的重要基础设施。2021年1月—8月,市场监管总局核准计量标准器具967项,有力确保了测量数据准确可靠,为保障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社会安全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医疗设备是医疗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医疗设备能否提供稳定、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直接关系患者健康安全,计量标准器具是保障医疗设备测量结果精准的“砝码”。总局持续完善医疗领域计量标准器具体系,今年以来,先后批准新建非接触式眼压计检定装置、呼吸机校准装置、医用乳腺X射线辐射源检定装置、X射线骨密度仪检定装置等20余项计量标准器具,为保障医疗设备测量数据精准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尤其是在保证疫情防控常态化核酸检测、体温测量数据有效性方面,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仪校准装置、辐射温度计检定装置等标准装置的建立为疫情防控筑起第一道“安全防护墙”。
大气、水质、土壤、辐射环境等污染监测离不开环境监测类计量器具良好的运行、维护和溯源,环境监测计量标准器具的建立,将能够有效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一致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今年以来,为强化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海洋环境、生态质量等领域环境监测质量,市场监管总局批准新建臭氧气体分析仪检定装置、总悬浮颗粒采样器检定装置、总磷总氮水质在线分析仪检定装置、氨氮自动监测仪检定装置等15项涉及生态环境监测的计量标准器具。其中海水浊度测量仪校准装置、海水营养盐测量仪校准装置、海水pH测量仪校准装置3项计量标准器具填补了我国海水水质监测仪器校准方面的空白,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提供技术支撑。
计量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与产业变革和技术进步息息相关。总局紧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领域的计量需求,以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为抓手,积极开展新兴领域的量值溯源方法和计量测试技术研究。今年以来,批准新建一批包括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信号模拟器校准装置、光纤功率标准装置、激光衰减器标准装置、工业测量型全站仪检定装置、石油油管螺纹量规校准装置等在内的计量标准器具,持续为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全溯源链、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前瞻性”的计量测试服务。
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
成为全国首个承担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省份,印发实施《保护中华水塔行动纲要(2020—2025年)》,协同开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三江源、祁连山等重大生态工程。2012年以来,在黄河流域完成国土绿化1297万亩。全面建立五级河湖长体系,初步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网络监测体系。黄河源头水源涵养功能不断增强,重现千湖美景,雪豹、白唇鹿、藏羚羊等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显著增加。黄河上游近14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225.6亿立方米,持续偏丰,出省干流断面水质连续12年保持优良。
2022-07-07522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安排
主要工作目标是:——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切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及各区碳排放强度同比下降3%左右。——空气质量方面,尽最大努力巩固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水环境方面,全市水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地表水国考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不低于70.3%,消除劣V类水体断面;密云水库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达标;地下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土壤环境方面,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受污染耕地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生态环境状况方面,全市及各区生态环境质量
2022-03-31438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2022年全省生态环境专项执法行动计划》的通知
全省范围内,以太湖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沿线大运河、国省考断面水质不达标区域为重点检查地区,以电镀、化工、印染、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生产废水直排入河(湖、海)企业、规模化水产、畜禽养殖场等重点涉水排放行业为重点监管领域,以涉磷、涉重、涉挥发酚等涉特征污染物排放企业为重点执法对象。同时,持续关注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支流支浜蓄积污水整治、水源地保护区内环境问题、港口码头污染防治情况等可能影响水质的污染因素。
2022-03-15489
地下水管理条例 (国令第748号)
《地下水管理条例》已经2021年9月15日国务院第14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为了加强地下水管理,防治地下水超采和污染,保障地下水质量和可持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制定本条例。
2021-11-09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