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滩羊免费吃

水田蔗“双高”栽培技术

   2007-05-08 308
核心提示:一、选用良种选用高产、高糖、抗逆性好、宿根性强的优良品种,如ROC20、ROC22、ROC25、瑞引95/148、粤蔗93/159、梁材97/18、梁材
一、选用良种
    选用高产、高糖、抗逆性好、宿根性强的优良品种,如ROC20、ROC22、ROC25、瑞引95/148、粤蔗93/159、梁材97/18、梁材97/51等品种。
    二、地块选择
    选择排灌自如、沙壤土或壤土、土层深厚、肥力中等至中上等、耕性好、向阳、交通便利、连片条件好的田块种植水田蔗。坚持轮作栽培,重点实行水旱轮作。
    三、新植水田蔗(一根蔗)的种植管理
    (一)精细整地。前茬收获后,于11~12月耕犁,充分曝晒、风化土壤。犁、耙深25~30厘米。
    (二)开沟。每丘田块四周开好排灌渠,宽30~50厘米,深40厘米。田块较大时中间开挖“十”字形排灌沟,保证旱能灌、涝能排。采取顺风向开挖植蔗沟,沟底宽25~30厘米,深30~35厘米。蔗沟行距取决于肥力状况:上等肥力土壤采用100~110厘米,中等肥力土壤采用100厘米,下等肥力土壤采用90~100厘米。
    (三)适时播种。梁河水田蔗重点区域采用地膜覆盖技术,每年11月至次年2月种植,1月上中旬播种最好。
    (四)采种及种苗处理
    1.采种。在无病虫害、蔗芽饱满、无混杂的蔗田采种。
    2.砍种。用锋利刀具砍种,2个芽为1段。砍口要平整,斜面不宜过大,防止砍裂破损。
    3.种苗处理。用2%~5%石灰水浸种24小时,或用10%石灰水蘸切口,或用草木灰蘸种苗切口,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10分钟后下种。
    (五)合理密植。下种量:每667平方米(1亩)下种4000段双芽苗,力争有效茎大中茎种达5000~6000条,中小茎种达6000~7000条。每667平方米用种约1吨。下种方式:双行接顶,或双行对空下种,蔗种紧贴沟底平植,蔗芽向两侧。种苗尽可能植于底沟中部,两行间距10~15厘米,以保证盖膜后,种苗在采光范围内。
    (六)科学施用底肥。重施优质农家肥,配施氮、磷、钾肥和多元微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农家肥1000千克~1500千克,配施复合肥40千克,多元微肥1千克~2千克;或配施尿素10千克~15千克,普钙40千克,硫酸钾10千克。对地下害虫为害重的田块,结合底肥,每667平方米用5%地虫灵2千克或米乐尔2千克~3千克进行预防。摆种施底肥后,以湿润细土盖种,以清理前一沟细土覆盖后一沟蔗种,盖土厚度为2~3厘米,中部盖成凸瓦形以利盖膜。
    (七)及时盖膜、化学除草。用40厘米宽、0.005~0.008毫米厚的地膜覆盖,保证采光面宽20厘米以上。盖膜前,每667平方米用40%阿特拉津150~200毫升或38%莠去津150~200毫升,对水40千克~60千克均匀喷洒植蔗沟土面,随后覆盖地膜。
    (八)田间管理
    1.及时追分蘖肥。分蘖中前期,结合揭膜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20千克,普钙20千克,进行小培土和除草。
    2.重施攻茎肥。甘蔗进入伸长期(7~8月),重施攻茎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35千克~40千克,普钙30千克。追肥后进行大培土。
    3.加强水分管理。分蘖中前期,水分管理应促控结合,土壤干燥时及时灌水,下雨积水要排涝,促进分蘖培育壮苗。甘蔗进入伸长期后,需水量最大,此时正是雨季,要注意排水。
    4.及时防治病虫鼠害。结合追肥,对蔗龟为害严重的田块,再进行药物防治1~2次。茎叶虫害防治主要抓好棉蚜虫、蓟马的防治。10月至次年3月注意防治鼠害。
    (九)适时收砍。砍蔗时,采用砍蔗小锄,于蔗茎入土3~5厘米处快锄低砍。保证低位侧芽的萌发,为下季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四、宿根水田蔗(二根、三根蔗)的管理
    宿根水田蔗的管理,除按新植一根蔗种植要求继续抓好“追施分蘖肥、重施攻茎肥、加强水分管理、加强病虫鼠害防治和适时收砍”等措施外,重点抓好以下4个技术环节:
    (一)回土松蔸。上季甘蔗收砍后,及时清理蔗园,用快锄回土松蔸,铲平蔗头。松蔸深度4~5厘米,呈凸瓦形,以利于低位蔗芽萌发、盖膜和培土。结合松蔸,用5%石灰水或50%多菌灵800倍液喷洒蔗头,防治凤梨病、赤腐病。
    (二)补施基肥。回土松蔸后,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钾10千克、尿素20千克、普钙20千克,或用腐熟农家肥(或煤灰)1000千克~1500千克作基肥,补充地力。在蔗龟、蔗头象虫及螟虫为害严重的田块,结合施肥,每667平方米用5%地虫灵2千克~3千克,或3%米乐尔2千克~3千克进行防治。
    (三)地膜覆盖。回土松蔸,补施基肥后采用50厘米宽、0.005~0.008毫米厚的白色地膜进行覆盖,做到紧贴土面,四周压紧压实,不通风漏气,保证采光面宽30~40厘米。盖膜前用40%阿特拉津或38%莠去津150~200毫升,对水40千克~60千克喷洒蔗蔸土表封闭除草。盖膜后用40%阿特拉津或38%莠去津150~200毫升,对水40千克~60千克喷洒行间土表除草。
    (四)查苗补缺、推广间套作技术。及时查苗补缺,最好采用育苗移栽补缺,于雨季初期进行。对早砍蔗田,可推广间套种早熟矮秆豆类、绿肥、马铃薯、蔬菜等作物,既能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收入,又能培肥土壤,减轻甘蔗病虫害,增加甘蔗产量。


 
标签: 甘蔗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生产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