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早粳水稻新品种“中科发早粳1号”现场会在江西省上高县举行。200亩示范片里金色稻浪翻滚,新品种在机插秧、人工插秧、直播和抛秧等4种栽培模式下均表现优异,尤其是在苗期抗冷、抗旱、成熟期抗穗发芽等农艺性状中表现突出,且外观品质优、味道好,丰收在即。测产显示,人工抛秧种植,实收水稻稻谷亩产为530.31公斤;机插秧种植,实收水稻稻谷亩产为613.73公斤,两者平均亩产为567.64公斤。这一新品种实现了我国早粳稻“零的突破”,意味着今后提前一个季度就能吃上好吃的新粳米了。
我国共有13个省生产早稻,全部分布在南方低纬度地区,其中,湖南、广西、江西、广东等4省区在全国播种面积中占比较大。然而,我国所有的早稻品种均为籼稻,目前国家设立的早稻品种审定组只有早籼组。早籼稻是在3月中下旬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生长期100~120天)的南方籼稻品种。早籼稻品种尤其是长江中下游的品种由于其整体品质较差,大部分作为储备粮或工业用粮使用。
同早籼稻相比,生长在高纬度地区的粳稻品种具有抗逆性强、株型优、米质优、食味佳等明显优点。加速培育优良早粳品种及其推广应用,可以提高早稻米的品质和商业价值,不仅为农民增加经济效益,同时可将我国优质新米的上架期提前2-3个月。尽管育种家已经尝试了多年,却一直未能培育出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的早粳稻新品种。
该研究中,“中科发早粳1号”实现了我国早粳品种“零的突破”,提升了早稻米的品质。这一早粳新品种属于早稻中迟熟类型品种。2020年在江西高安县和浙江永康市的早稻品比及多点试验中,平均株高90厘米左右,平均每穗总粒数超110粒左右,结实率可达85%以上,千粒重26克左右,平均亩产在500公斤以上。此外,新品种抗逆性强,尤其是在苗期耐寒、后期抗穗发芽方面尤为突出,米外观品质优良,长宽比达3.0。主要米质指标达到优质二级米标准,食味佳。“将早籼稻品种改为早粳稻品种,可以将优质新米提前两至三个月上市,为我国主粮供应端上第一碗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家洋说。
“中科发早粳1号”新种质为我国优质稻改良示范出新的方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新种质诞生的背后是“分子精准设计育种”这一技术支撑。
李家洋团队长期从事高等植物生长发育与代谢调控的机理研究,在我国率先建立了植物基因图位克隆技术方法体系,克隆了影响水稻株型、分蘖数目、株高、分蘖角度、穗大小、穗型、茎秆强度等株型特征的一系列重要基因,分离鉴定了水稻抗性淀粉合成等重要基因,为培育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率先提出了“分子设计育种”的理念,提升了水稻品种培育效率。
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该团队以优异稻米品质基因为主线,结合高产及理想株型基因等,运用分子精准设计育种的理念和技术,选择最佳亲本,通过杂交选择,最终育成具有优质、高产、抗寒和抗穗发芽的全新“中科发”早粳新品种。这是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种子精准设计与创造”支持下产生的重要成果。
与常规育种技术相比,“分子精准设计”育种不仅克服了育种周期长、偶然性大和育种效率低下等缺点,还能够对当前品种的缺点进行精确改良,实现多个优良性状的聚合。目前李家洋团队已先后订制了多个具备高产、优质、高效、高抗等优良性状的“理想水稻”。例如,研究团队创建的北方稻区的“中科发”系列水稻新品种和南方稻区的“嘉优中科”系列水稻新品种,均实现了高产优质多抗水稻的高效培育。截至目前,2018年通过国审的“中科发5号”等系列品种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区推广面积达200万亩以上;2017年成功实现万亩示范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嘉优中科”系列推广面积已逾100万亩。该团队的“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研究成果于201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于2018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这些从科学理论到生产实践的成功范例,将有利于推动作物传统育种向高效、精准、定向的分子设计育种转变。
“精准设计”水稻不仅有助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还有助于满足“众口难调”的个性化需求。中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和消费喜好差异大,所需水稻品种也各不相同。目前,李家洋及其团队正在尝试“定制”针对特殊人群的稻米(如针对糖尿病人的低淀粉)以培育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水稻。
日期:2021-07-26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常规水稻育种团队在粳稻氮高效育种方面取得新进展
该研究系统分析了200份粳稻中15个氮高效基因的遗传组成,针对性地利用不同类型基因编辑工具,在粳稻背景中创制了系列氮高效遗传改良材料,为粳稻的氮高效育种提供了新的遗传信息和种质资源。……(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4-11-18559
万建民院士团队阐明籼稻粳稻杂种不育分子机理破解水稻生殖隔离之谜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南京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经过13年的合作研究,系统鉴定了引起籼稻和粳稻杂种不育的位点,深入解析其中一个最主效位点的基因克隆和遗传、分子机制,解开了水稻生殖隔离之谜,为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培育高产品种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3-07-27354
江苏省农科院成立小麦赤霉病研究中心与优质食味粳稻研究中心
12月9日,江苏省农科院举办小麦赤霉病、优质食味粳稻研究中心建设方案论证会暨启动仪式。……(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2-12-15844
沈荣鑫/王海洋团队在水稻柱头外露率调控基因挖掘与利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挖掘柱头外露基因的新策略,并鉴定到了三个调控柱头外露率的关键基因。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显著提高籼稻和粳稻的柱头外露率和杂交制种产量的有效策略。研究成果在解析水稻柱头外露率调控机制和培育高柱头外露率水稻不育系具有重要价值。……(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2-11-15728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发现油菜素甾醇信号调控水稻亚种间多性状分化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分子设计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通过研究发现,整体上籼稻对油菜素甾醇(BR)的敏感性显著强于粳稻,BR信号组分OsBSK2的自然变异影响了其自抑制活性和蛋白稳定性,从而介导了BR敏感性以及多个性状的籼粳分化。本研究首次揭示了植物激素途径参与多个性状的籼粳分化,为水稻多性状聚合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2-07-11787
“优质高产高效杂交粳稻育种技术与应用”通过专家评议
5月22日,湖南省农学会组织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和扬州大学等单位专家,对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牵头完成的成果“优质高产高效杂交粳稻育种技术及应用”进行了评价。……(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2-05-26362
云南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2022年(第二批)拟支持项目公示 食品领域有15项
5月19日,云南省科技厅公示了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2022年(第二批)拟支持项目,拟安排支持“山区旱地杂交粳稻品种筛选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研究”等29个项目。其中,涉及食品领域18项。……(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2-05-20614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湿地农业与生态所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上发表水稻氮利用效率相关基因高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取得的新进展
5月9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在线发表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湿地农业与生态所水稻分子设计育种团队的论文。该研究针对水稻中14个氮利用效率基因进行了单倍型分析和标记开发,并对77份种质材料和71份审定的粳稻品种进行了等位基因评价,为后续的粳稻品种改良提供了高效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2-05-13904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揭示籼稻血缘渗入对粳稻遗传改良的贡献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系统解析了我国粳稻育成品种的演变规律和改良历史,在基因组层面揭示了籼稻血缘渗入对粳稻遗传改良的贡献,为未来水稻基因组育种提供了新思路。……(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2-04-24990
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绿色粳稻新品种选育及绿色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项目启动会召开
2月18日,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湿地农业与生态研究所主持、山东登海润农种业有限公司牵头实施的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绿色粳稻新品种选育及绿色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在济南召开启动会。……(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2-02-2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