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全国农技中心印发秋粮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

2023-08-01 16:189680
近期多地出现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有利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草地贪夜蛾、玉米南方锈病等重大病虫迁飞扩散和流行危害。为做好秋粮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工作,全力打好“虫口夺粮”攻坚战,我中心制定了秋粮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请结合实际,抓住当前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防控关键时期,强化区域联防和综合防控,落细落实防控措施,夯实秋粮丰收基础。
 
  中晚稻“两迁”害虫防控技术要点
 
  受台风等极端天气影响,黄淮、江淮、江南等部分稻区出现强对流和强风雨天气,极有利于水稻“两迁”(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害虫迁飞扩散,当前正值中稻拔节孕穗期,中晚稻“两迁”害虫暴发成灾风险极高。为科学指导中晚稻“两迁”害虫防治,强化水稻穗期病虫防控,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制定防控技术要点如下。
 
  一、开展区域联合监测
 
  依托现代化监测手段,按照“省际协同、部门协作、区域联动”的原则,高效开展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准确掌握“两迁”害虫种群消长和迁飞动态。同时,利用重大病虫监控管理平台,按时报送信息情报,及时共享互通交流,完善各稻区间联合监测共享机制。
 
  二、实施分区协同治理
 
  在大力推广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理化诱控、使用生物农药等综合防控技术措施的基础上,对稻飞虱实施“压前控后”的防治策略,稻纵卷叶螟要抓住卵孵高峰期施药防治。突出重点迁飞通道、重点危害区域、重要发生时段,分区协同、联防联控,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着力提高水稻“两迁”害虫防治的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
 
  (一)华南双季稻区。包括海南、广东、广西,以及福建、江西和湖南南部水稻种植区,是水稻“两迁”害虫境外迁入我国的始发区。当前晚稻处于移栽至返青期,重点加强水稻生长中后期虫情监测预警,加大田间普查工作力度,做好双季晚稻“两迁”害虫防控,切实减少产量损失。
 
  (二)江南及长江中游单双季稻混栽区。包括福建、江西和湖南的中北部,湖北、浙江及安徽的南部,是水稻“两迁”害虫主要危害区。重点加强中稻穗期和晚稻分蘖期的稻飞虱、分蘖末期至抽穗期的稻纵卷叶螟防控,尽量减少虫源迁出与当地辗转危害,减轻对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水稻的威胁。
 
  (三)长江中下游、江淮及黄淮单季稻区。包括江苏、上海、安徽和浙江中北部、湖北中北部,是水稻“两迁”害虫常年重发区和秋季华南、江南双季晚稻回迁虫源的主要虫源地。重点加强孕穗期等时期虫情监测防控,严防稻飞虱突发危害,及时防治稻纵卷叶螟,减少回迁虫源基数,减轻江南和华南双季晚稻的防治压力。
 
  (四)西南稻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省(市)。今年西南地区水稻“两迁”害虫迁入期提前、迁入虫量高、发生范围广、虫量上升快,发生程度为近10年最重。重点加强大田普查,做好分类指导,针对稻飞虱突发暴发,及时开展应急防治,稻纵卷叶螟应严格达标防治,重点保护功能叶(上三叶),降低危害损失。
 
  三、推进科学高效防控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可随降雨短时内大量迁入,导致田间虫量突增。稻飞虱在稻株下部刺吸植株,为害隐蔽,易造成防治不及时引起“冒穿”倒伏减产。对稻飞虱虫量达到防治指标(1000头/百丛)的稻田,应喷施杀虫剂,降低田间种群密度,药剂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醚菊酯、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三氟苯嘧啶等品种。密切关注稻纵卷叶螟蛾量和田间幼虫量,中稻孕穗至抽穗期,当卷叶或束叶尖达到60个/百丛的防治指标时,应施药控制为害,药剂可选用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等微生物制剂或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四氯虫酰胺等化学药剂;当晚稻处于分蘖期可适当放宽防治指标,充分发挥植株补偿能力和自然天敌控害作用。同时,注重交替、轮换用药,有效延缓和治理抗药性。
 
  玉米南方锈病防控技术要点
 
  当前,玉米南方锈病已在福建等华南地区显症,受近期台风暴雨等因素影响,在江南大部和黄淮海玉米主产区暴发流行风险较高。为做好玉米南方锈病预防和防控工作,江西和湖南大部、湖北南部、安徽和江苏北部、河南和河北大部、山东西部以及山西陕西局部玉米主产区要加强监测预警,指导加强田间管理和适时药剂防治,避免病害大范围暴发流行,保障玉米生产安全。防控技术要点具体如下。
 
  一、加强田间管理
 
  积水严重田块,及时排水除渍,田间湿度过大田块,设法挖沟排涝。受淹玉米长势变弱,可及时喷施1-2次免疫诱抗或生长调节剂,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抗逆、抗病能力。


  二、适时药剂防治
 
  在降雨过后,及时选用含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三唑酮、丙环唑、嘧菌酯等成分的药剂,按照药剂包装推荐使用剂量叶面喷雾防治,已发病田块,视发病严重度隔7天再喷一次。
 
  田间积水较多、土壤湿度较大地块不适宜人工和大型机械下田作业的地块,可选用植保无人机等航空植保器械喷洒作业,亩喷液量控制在1-2升,并在药液中添加适宜飞防的助剂。较干燥的田块大面积作业可选用地面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亩喷液量一般控制在10-15升,小面积作业可采用人工背负式喷雾器,亩喷液量一般控制在15升左右。
 
  三、注意事项
 
  避免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有机硅等药剂或助剂混合使用,不要在雨前施药,不要随意加大药剂使用量。


  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要点
 
  当前,北方春玉米多处于喇叭口期至抽雄期,黄淮海等地夏玉米多处于拔节期,南方不同生育期玉米交错种植,叠加近期台风降雨等气象因素影响,草地贪夜蛾迁飞扩散为害风险较高。目前草地贪夜蛾已在全国20个省份发生,华北地区见虫时间较往年明显提前,西南、华南局部虫量偏高。为降低草地贪夜蛾迁飞扩散和危害程度,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压低虫源、延缓北迁,为秋粮丰收打好基础,特制定防控技术要点如下。
 
  一、总体防控原则
 
  强化“三区四带”布防,实施大区联合监测、分区协同治理,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技术措施,抓早治小,可持续控制虫害。
 
  二、分区防控策略
 
  周年繁殖区以生态控制为基础,全生育期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结合理化诱控和药剂防治。迁飞过渡区适时人工释放天敌,结合性诱捕杀和药剂防治。黄淮海及北方主产区加密监测诱杀成虫,加强玉米生长中后期及晚播玉米田的理化诱控,对连片发生区统防统治、零星发生区点杀点治。


  三、主要技术措施
 
  (一)理化诱杀技术。在成虫发生高峰期,采取性诱捕器、食诱剂、信息素迷向等理化诱控措施,诱杀成虫,干扰交配,减少田间落卵量。在集中连片种植区,按照每亩1个诱捕器全生育期应用性诱剂诱杀成虫。随着作物生长调节诱捕器高度,根据诱芯持效期及时更换诱芯,确保诱杀效果。
 
  (二)生物防治技术。全生育期保护利用夜蛾黑卵蜂等寄生性天敌和益蝽等捕食性天敌,在草地贪夜蛾产卵期开展人工释放螟黄赤眼蜂等天敌控害技术。抓住低龄幼虫期,选用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印楝素等生物农药喷施或撒施,持续压低控制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
 
  (三)科学用药技术。保心叶、保穗为重点,卵、虫兼治,对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域,抓住产卵高峰期和低龄幼虫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对分散发生区实施重点挑治。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虱螨脲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注重农药的交替使用、轮换使用、安全使用。有条件的地区,可在玉米喇叭口期采用无人撒施颗粒剂的方式防治,合理搭配助剂提高防控效果。
 
  大豆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要点
 
  当前,大豆正处于促弱育壮、开花结实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危害的高峰期。受近期台风等因素影响,黄淮、华北及东北地区先后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大豆根腐病、霜霉病等病虫害将呈现加重发生态势,各地要加强监测预警,做好洪涝等极端气象条件下的大豆中后期病虫防控,保障大豆生产安全。防控技术要点具体如下。
 
  一、防控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保花保荚为重点,综合应用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防控措施,实施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治,降低病虫危害损失。
 
  二、分区防控重点
 
  东北春大豆区重点防控根腐病、菌核病、霜霉病、细菌性斑点病、大豆食心虫、蚜虫等;黄淮夏大豆区重点防控根腐病、茎枯病、病毒病、点蜂缘蝽、甜菜夜蛾、大豆食心虫、地下害虫等;南方多作大豆区重点防控锈病、病毒病、斜纹夜蛾、豆卷叶螟、豆杆黑潜蝇、豆荚螟、大豆食心虫等;西北大豆区重点防控甜菜夜蛾、棉铃虫、豆荚螟、大豆食心虫、叶螨等。
 
  三、不同生育期防控措施
 
  (一)分枝期。根腐病重发区可往茎基部喷施噻呋酰胺、氟环唑、吡唑嘧菌酯、精甲霜灵等药剂以减轻危害。食叶类害虫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等喷雾防治;刺吸类害虫选用吡虫啉、高氯·吡虫啉、噻虫·高氯氟等化学药剂或苦参碱、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喷雾,结合喷施氨寡糖·链蛋白等预防病毒病;大面积连片田块可采用灯诱、性诱和食诱等绿色防控技术,集中诱杀金龟子和鳞翅目害虫成虫。
 
  (二)开花结荚期。台风暴雨过后,适时喷施唑醚·氟环唑、苯甲·嘧菌酯、肟菌·戊唑醇、咪鲜胺等防治大豆锈病等真菌性叶部病害及茎枯病、炭疽病等茎荚部病害,喷施唑醚·烯酰吗啉、氟菌·霜霉威等防治霜霉病,喷施春雷·王铜、噻唑锌等防治细菌性斑点病;喷施腐霉·多菌灵、氟唑菌酰羟胺、异菌脲、菌核净等防治菌核病。适时喷施叶面肥、生长调节剂等,强健植株,预防根腐病引起的早衰。点蜂缘蝽可选用聚集信息素或喷施噻虫嗪、噻嗪酮等药剂,并兼治其它刺吸式害虫。大豆食心虫、豆荚螟成虫盛发期可利用食诱剂诱杀;产卵盛期释放赤眼蜂灭卵;初孵幼虫可选用苏云金杆菌、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杀虫剂防治,老熟幼虫开始脱荚入土前,田间湿度较高时,可选用白僵菌粉剂均匀撒施于田间地表防治越冬幼虫。田间蜗牛、蛞蝓类害虫发生为害时可撒施四聚乙醛颗粒剂防治。
 
  四、注意事项
 
  大豆登记农药品种有限,各地应根据当地农技植保部门推荐科学选用药剂。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操作规程,注意合理轮换用药。



日期:2023-08-01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2.5加仑护20英亩田!首个采用AgriCell封装技术生物杀菌剂在美推出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AgroSpheres是一家致力于通过生物基创新技术革新作物保护的生物技术企业。该公司近日宣布推出广谱生物杀菌剂FUN-THYME™。产品提取自百里香精油,并具备公司独有的AgriCell封装技术。Wilbur-Ellis将通过独家分销协议向全美种植者推出FUN-THYME™,帮助他们保护杏仁、苹果、西红柿、樱桃、浆果和葡萄等高价值作物。AgroSpheres表示,这款开创性的产品将提升病虫害治理效率,是替代传统化学农药的高效解决方案。……(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

2025-06-27924

阿根廷AgriCheck新接种剂增产潜力达70%,可在播种前300天处理种子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阿根廷AgriCheck公司在阿根廷大型农业展会AgroActiva 2025上推出了创新型Easy Flow接种剂。该产品用于接种玉米种子,含麦角菌科真菌,借以防治多种病虫害。其真菌可在土壤和植物根部定植,形成抵御病原体和线虫的保护屏障。……(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6-19711

“蔬菜重大病虫害演替规律与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示范”项目召开2025年度田间示范现场会
6月12日,由我院主办、浙江大学等单位联合承办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蔬菜重大病虫害演替规律与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示范”项目2025年度田间示范现场会在江西高安召开。专家组乘车前往高安市上湖乡辣椒示范基地进行了“春提早辣椒病虫害全程多维度绿色防控技术”现场观摩。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示范情况汇报,并进行了现场评议。……(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6-18626

全国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在我省黑河市举办
为了贯彻落实《“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按照《农技员进村包户联主体单产提升农技行实施方案》要求,全力做好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助力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6-08325

《深州蜜桃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顺利通过审定
近日,由深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深州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起草的《深州蜜桃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送审稿)在衡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标准审定会上顺利通过审定,标准审定会邀请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的5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深州蜜桃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市级地方标准进行专项评审,市局标准化工作相关人员出席会议。……(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6-01770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在重庆奉节举办
5月21日,全国农技中心在重庆奉节举办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重点围绕“三棵菜”药物残留治理、蔬菜连作病害和果蔬实蝇类害虫害螨综合防控技术开展培训教学。……(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5-27985

中央财政下达农业防灾救灾资金14亿元支持各地病虫害防控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为支持各地区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于近日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14亿元,支持黑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30个省份及北大荒农垦集团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等相关工作。……(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5-24544

手性新农药对映体残留研究取得新进展
合理施用化学农药是防治茶园病虫害的有效措施之一,评估茶园农药施用后残留降解代谢风险,可保障茶叶质量安全、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建立高效灵敏通用的手性农药对映体残留分析方法是研究茶园手性农药对映体残留安全的关键。……(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5-20618

西南及武陵山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
据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网监测,马铃薯晚疫病在西南及武陵山区等产区发生偏早、田间菌量大,结合马铃薯品种抗性较差、未来天气条件适宜等因素分析,预计马铃薯晚疫病在西南及武陵山区等产区总体偏重发生,其中湖北西部、重庆东南部和东北部、贵州西北部等产区局部大流行风险高;发生面积1362万亩,发生盛期多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4-21688

2025年春季香菇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当前,我国北方春—夏栽培香菇处于菌棒发菌、转色的关键阶段,秋季栽培香菇处于出菇中后期;南方冬—春栽培香菇进入出菇中后期,正值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针对春季气温波动大、湿度调控难、病虫害易发等特点,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农业农村部蔬菜专家指导组,研究提出春季香菇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4-21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