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碳酸盐型盐碱水资源,由于碱度偏高,渔业生产受到严重限制。高碱会引起鱼类肝脏和脾脏氧化应激和损伤、肠道微生物紊乱和紧密连接损伤、血液氨浓度和内毒素水平升高等不良反应,从而造成鱼类的生长缓慢,成活率低。
为了加大对东北碳酸盐型盐碱水域的开发利用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所盐碱水域养殖品种开发与利用创新团队开展了大量科研工作,通过组织、生理、免疫和多组学等技术研究发现,高碱胁迫下,鲤通过miR-140-5p/ULK2轴调控线粒体自噬触发肝损伤,肝脏中嘧啶代谢产物显著降低,同时肠道的菌群失调会导致高血氨症和内毒素血症。研究表明,在饲料中填加富硒乳酸菌后,会降低高碱诱导弧菌和拟杆菌的丰度,增强ZO-1和Occludin蛋白的表达,调节血液代谢产物肌酸和嘧啶,降低内毒素和血氨含量。富硒乳酸菌通过激活Nrf2和NF-κB信号通路,显著增加SGR、WG和FER,减轻盐度胁迫引起的生长抑制和氧化应激反应。
这一研究证实了富硒乳酸菌作为盐碱水养殖功能饵料填加剂的开发潜力,相关研究成果在《Aquaculture》《Frontiers in Immunology》《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Aquaculture reports》等JCR1区期刊发表。该研究为我国盐碱水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日期:2024-08-20
来自植物的这些成分,正在占领着千亿抗衰市场
植物中富含植物化学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植物化学物质抗衰老的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强抗氧化能力、平衡营养感应、激活端粒酶活性、修复线粒体功能、清除衰老细胞、诱导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增强抗炎活性等。……(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7-15827
中国农业科学院质标所揭示抗生素氟苯尼考诱导斑马鱼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线粒体机制
近日,质标所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创新团队系统揭示了兽用抗生素氟苯尼考暴露导致斑马鱼产生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分子机制,为科学评估抗生素类新污染物的环境生态风险,精准制定防控修复策略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危险材料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12.2)上。……(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4-1475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研究团队发现小麦条锈菌效应蛋白操纵线粒体抑制寄主免疫的新机制
该研究发现效应蛋白Pst11215是条锈菌侵染致病的关键毒力因子,其与线粒体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蛋白TaVDAC1互作,此外,E3泛素连接酶TaVDIP1靶向并泛素化TaVDAC1促进小麦感病。通过对三个蛋白间的调控模式分析发现,在条锈菌侵染小麦过程中,效应蛋白Pst11215可能通过促进TaVDIP1泛素化TaVDAC1改变其通道结构,加速ROS由线粒体外排至细胞质,由胞质抗氧化酶清除,从而减轻ROS对线粒体的损伤,维持细胞稳态。同时,抑制免疫诱导的细胞坏死,促进条锈菌侵染。……(世界食品网-www.s
2024-10-15446
线粒体磷转运蛋白基因可调控植物对砷的耐受性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植物互作团队揭示了衣藻 CrPHT3基因介导的磷积累过程可以显著影响莱茵衣藻对砷的耐受性的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有毒材料(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4-10-09766
土壤植物互作团队研究揭示PHT3基因介导的莱茵衣藻 砷耐受性调控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植物互作团队揭示了 CrPHT3 基因介导磷积累过程可以显著影响莱茵衣藻( 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的砷耐受性,该项工作为线粒体磷转运蛋白介导砷在植物代谢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深入理解,研究成果为保护水生环境,减轻植物砷毒性,开发植物修复新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4-09-18939
脂肪酸也有长链和中链,这种罕见病要注意区分哦
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very-long chain ac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VLCADD)是由于细胞线粒体内脂肪酸β氧化中的关键酶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very long chain acyl-CoA dehydrogenase,VLCAD)基因先天缺陷导致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脂肪酸代谢障碍疾病。根据临床特点,VLCADD可分为心肌病型、肝型、肌病型3种类型。……(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4-06-21702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所赵久然团队在玉米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败育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Agricul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于2023年10月上线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赵久然团队题为“An iTRAQ-based quantitative proteomic analysis reveals the role of mitochondrial complex I subunits in S-typ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of maize”的研究论文,报道了线粒体复合体I亚基在玉米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花粉败育过程中的作用。……(世界食
2023-11-06713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农业昆虫创新团队研究揭示桃蛀螟种群遗传分布受农田景观的影响
该研究通过对山东省玉米田和果园中的桃蛀螟种群进行取样,利用线粒体标记COI和COII以及核基因标记EF1α进行了种群遗传学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种群中,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和核苷酸平均差异数均表现出相对较高水平。果园和玉米种群显示出类似水平的单倍型多样性。COI-II和EF1α基因在种群间显示出较低水平的遗传分化(COI-II的全局FST为0.039,EF1α为0.033)。……(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3-10-26834
研究提出线粒体基因组组装新策略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提出线粒体基因组组装新策略,发表了7个高质量的高粱细胞器基因组,揭示了高粱线粒体基因组构象之间的差异与高粱驯化历史的关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BMC植物生物学(BMC Plant Biology)》上。……(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3-04-17783
中科院海洋所首次揭示世界鲳属鱼类物种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格局
近日,中科院海洋所鱼类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团队在世界鲳科(Stromateidae)鲳属(Pampus)鱼类分类及地理分布格局研究方面获得新进展。研究基于分子系统学和物种界定方法,综合分析了全球鲳属线粒体序列和分布数据,首次揭示世界鲳属鱼类物种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格局,相关成果发表在JCR一区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上。……(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2-12-1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