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法规首页 频道列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2025-08-14 16:473180

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农产发〔2024〕2号)和2025年自治区党委一号文件精神,加快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部署,立足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聚焦“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以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协同发展为重点,高起点打造高端农业食品生产基地,支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高水平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全链条推进装备现代化、产业融合化、产品品牌化,提升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食品加工、综合利用水平,完善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加快构建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体系,引领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到2027年,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产能布局更优化,产业链条更健全,科技支撑更有力,产业融合更深入,联农带农机制更完善。全区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6:1,带动200万以上农户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和持续稳定增收。

二、重点领域

(一)小麦加工。在乌昌地区、伊犁河谷、塔额盆地,加快专用面粉、功能性面粉研发生产,做优面粉产业链。支持乌昌地区、伊犁河谷、南疆地区打造主食加工基地和休闲食品产业园,做强面制食品产业链。在塔额盆地、南疆地区重点城市发展特色糕点和面制食品加工,打造新疆特色面制食品加工集聚区。在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等口岸建设进口粮食加工产业基地。

(二)玉米加工。在昌吉州、伊犁州等地的玉米制种大县,全面提高玉米种子加工质量。重点在伊犁河谷、塔额盆地、乌昌地区、阿克苏地区打造医药中间体、生物基新材料加工集聚区,推进氨基酸产业链深度开发;积极发展酿酒制造、生物燃料等精深加工,创新延伸乙醇产业链。在伊犁河谷、额河流域、乌昌地区做优玉米食品产业链。在乌昌地区、伊犁河—额河流域、塔额盆地、环塔里木盆地做强专用饲料及添加剂加工产业链。

(三)油料加工。在天山北坡、塔里木河—叶尔羌河流域大力发展精炼食用棉籽油精深加工,开发油酸、硬脂酸、棉籽蛋白肽、棉籽糖等高附加值产品。在“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喀什—阿克苏—库尔勒”区域集中建设棉籽及棉籽油加工产业园。以喀什市、叶城县、温宿县、和田县为核心,加快发展高档核桃油及副产品精深加工。在伊犁州、塔城地区、克拉玛依市、昌吉州打造红花油加工产业带。在伊犁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昌吉州提高菜籽、葵花、亚麻等精炼油和高端油加工比重,加强饼粕等副产物综合利用。

(四)棉花加工。在北疆天山北麓和南疆塔里木河—叶尔羌河流域棉花主产区,调整优化轧花加工产能,建设专用棉生产加工基地。在乌昌、巴州、阿克苏、喀什地区、博州、伊犁州、塔城地区合理发展纯棉高支精梳纱线、色纺纱,大力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优质纯棉纱及纯棉类非织造产品。

(五)林果加工。重点在环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推进核桃、红枣、巴旦木等干坚果产品深度开发,做强干果加工产业链。在环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天山北坡、伊犁河和额尔齐斯河流域,建设鲜果加工流通中心,推进高值化加工,做优鲜果加工产业链。在天山北坡、焉耆盆地、吐哈盆地、伊犁河谷培育壮大规模化龙头企业,提升葡萄酒全产业链发展水平。

(六)蔬菜加工。在南疆地区、吐鲁番盆地、乌昌地区推进脱水蔬菜、速冻蔬菜、净菜等加工,做大露地和设施蔬菜产业链。在乌昌地区、焉耆盆地、塔额盆地、喀什地区等辣椒主产区,大力发展色素辣椒、辣椒食品、调味品等精深加工,做强加工辣椒产业链。在乌昌地区、焉耆盆地、塔额盆地,巩固大包装番茄酱加工,加快发展小包装番茄酱、番茄饮料、番茄丁、番茄火锅汤料、番茄红素等加工,做深番茄加工产业链。

(七)肉制品及禽蛋加工。在天山北坡、伊犁河谷、塔额盆地、额尔齐斯河流域、博州及南疆地区重点县市,扩大冷鲜肉生产规模,大力发展高端、优质牛羊肉制品,做强牛羊肉加工产业。在昌吉州、阿克苏地区、巴州、哈密市、克拉玛依市发展低温火腿、培根、香肠、腊肉制品加工,建设猪肉制品加工集聚区。在天山北坡、伊犁河谷、塔额盆地、南疆地区发展禽肉速冻食品、预制食品及绿色有机禽蛋产品,提升禽肉和蛋品加工产业。

(八)乳制品加工。在天山北坡、伊犁河谷、巴州、喀什地区等地发展酸奶、巴氏奶、奶粉、干酪等加工,做强牛奶制品产业链。在天山北坡、伊犁河谷、额尔齐斯河流域、哈密及南疆地区等地因地制宜发展骆驼、马、驴、羊等特色乳制品精深加工,做精做优特色乳加工产业链。

三、实施七大行动

(一)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行动。加强龙头企业梯度培育。开展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开展龙头企业分类培育,组建农产品加工企业家专家团队,搭建龙头企业深度参与产业发展的平台。开展农产品加工业精准招商。利用援疆机制常态化举办产业链招商推介和龙头企业进新疆活动,促进一批农产品加工大企业集团投资落地。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将财政涉农项目资金和政策扶持与企业联农带农紧密挂钩,引导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二)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行动。加快建立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申报国家及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与科研院所联合开展重大技术与装备研发攻关。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等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加快推动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推动企业原料采购、生产制造、市场销售数字化融合应用。加快推动农产品加工产品创新。围绕产业集群产业链建设,引导加工企业以粮、油、肉、奶、果等为原料,顺应市场需求,开发休闲食品、功能食品、调味品等,打造一批具有新疆特色的畅销产品。

(三)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行动。分类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自治区设立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农牧业大县集成要素、集中服务,优化产能布局,完善园区设施配套,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推动加工产能向园区集中、向产地下沉。提升园区集聚服务能力。健全园区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完善科技研发、融资担保、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引导头部企业、科研院所、检测机构向园区集聚。打造外向型加工贸易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州市、县(市、区)申报建设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中国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

(四)食品加工升级行动。扩大绿色食品加工规模。鼓励各地加速发展粮油、冷鲜肉、果蔬、冷水鱼等食品加工,打造全国高端食品生产基地。依托大型食品龙头企业打造一批食品加工集聚区,促进食品加工绿色化、特色化发展。大力发展主食加工。鼓励乌鲁木齐市及地州市中心城市、人口大县发展主食加工,改造建设一批规范化、智能化、规模化主食加工集配中心和中央厨房,发展速冻、预制和主食加工产业,推进小麦、玉米、杂粮等主食工业化生产、社会化供应。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引导企业健全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质量安全监管、风险监测评估和全程追溯协作,实现产品来源可查、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

(五)农产品加工业融合发展行动。建设一批以加工为重点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1—2个地州市为重点,建设一批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加工延链增值,打造乡村产业跨区域发展平台。建设一批以加工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强镇。引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提升镇域加工原料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能力,完善冷藏保鲜、集散中心和批发市场等配套设施,提高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培育一批以加工为重点的特色产业专业村镇。引导推进“三品一标”建设,开发一批特色加工产品,推介一批主导产业突出的乡村特色产业专业村镇。促进休闲农业与农产品加工融合发展。建设一批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休闲农业重点县,打造一批带动农产品加工的美丽休闲乡村,推介一批体验农产品加工的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带动当地农产品和加工制品地产地销。

(六)农产品加工业品牌营销行动。强化加工品质塑造。支持企业开展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地理标志等认证,围绕重点产业链制修订一批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打造加工品牌矩阵。分产业链推出一批“疆”字号特色产业、加工企业、畅销产品品牌,形成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相结合的“品味新疆”好产品品牌矩阵。搭建品牌营销平台。持续办好北京、广州、上海等农产品展销会,组织企业参加香港美食博览会等各类产销对接活动,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电商和直播带货。深化与中亚等国家和地区合作,培育壮大跨境电商新业态。

(七)农产品加工创业促进行动。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创业人才。推动创业培训与区域产业发展相结合,建立农产品加工创业辅导团队。鼓励大中专院校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创业项目对接,定向培养农产品加工技能人才。有序引导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积极投身农产品加工领域创业兴业。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创业孵化平台。支持各地提升完善农村创业园区加工、物流配送、直播带货等配套设施,健全“研发+加工+展示+销售+物流”加工创业孵化体系。宣传推广一批农产品加工创业典型。举办农村创业大赛,加强农村创业带头人宣传推介,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四、组织保障

各地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支持力度,强化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加强科技人才支撑,加大用水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积极会同林草、粮食等单位加强与发改、科技工信、自然资源、财政、金融等部门协作,及时协调解决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困难问题。要加强区域协调,协同推进兵地农产品加工业融合发展。要健全农产品加工业运行监测和统计体系,抓好产业发展成效和扶持政策落实情况监测评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7788号建议的答复摘要|关于加快构建黑水虻研究与应用体系替代进口大豆的建议 (农办议〔2025〕285号)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7788号关于加快构建黑水虻研究与应用体系替代进口大豆建议的答复摘要。

2025-08-15226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7581号建议的答复|关于推进养殖业节粮增效的建议 (农办议〔2025〕299号)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7581号关于推进养殖业节粮增效建议的答复。

2025-08-15398

食品标准法规动态回顾(2025-8-8至2025-8-15)
食品标准法规动态回顾内容包括:标准方面,33 项兽药残留检测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多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有征求意见、废止等动态,团体标准在多地有立项、发布、征求意见等情况,覆盖酿酒、食品包装、地方特色食品等领域。法规方面,市场监管总局就网络食品交易相关责任规定征求意见,农业农村部印发管理指引,多地出台或征求粮食流通、农产品加工、生猪屠宰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及细则。

2025-08-15676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825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大对上市肉品监管的建议提案
提出的第0825号《关于加大对上市肉品监管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结合省农业农村厅、省公安厅会办意见,答复如下。

2025-08-13840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099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强自制食品监管的建议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自制食品监管的建议》收悉。您在建议中指出市面常有自制辣椒酱、豆腐乳、腌菜等食品集中在农贸市场及其周边售卖,同时对自制食品的生产销售,特别是食品小作坊的生产销售指出了存在的共性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您提出“加大资金支持,为基层监管部门配备更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仪器,提升基层对自制食品的检测能力和水平;建立自制食品的标签标识要求、生产环境标准、原料采购规范等统一的监管标准和规范;建立全民监管体系协调商务、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多部门协调联动,形成联合监管机制”等三个方面的建议。

2025-08-13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