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质量管理首页 频道列表

动态调整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警惕长期零风险报告

2025-08-11 00:006830
总局 97 号令第十二条关于零风险报告的规定强调了记录留痕的重要性,为食品企业提供了可追溯的依据。但当企业持续呈现零风险报告时,这并非意味着食品生产毫无风险,反而很可能表明其制定的食品风险管控清单已与实际生产状况脱节,失去了应有的风险识别和防控功能。
 
  本次就来聊聊长期零风险报告背后的问题,探讨企业风险管控清单不适用的表现与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调整方案,供企业参考。
 
一、零风险报告规定的核心内涵
 
  在食品安全生产过程中,风险具有隐蔽性、多样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即使在某次检查或自查中未发现问题,也不能忽视对这一过程的记录。
 
  零风险报告的核心内涵并非简单地记录 “无风险”,而是通过规范、完整的记录,形成对食品生产全过程的风险轨迹追踪,为后续的风险分析、评估和管控提供基础数据。
 
  对于企业而言,风险排查报告是其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具体体现。它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内部风险排查机制,定期对生产环节、原材料采购、加工过程、储存运输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即使未发现问题,也要将检查的时间、范围、方式、参与人员等信息详细记录在案。这不仅有助于企业自身积累风险管控经验,还能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为追溯源头、查找原因提供重要依据。
 
  然而,零风险报告的本意并非鼓励企业长期呈现 “零风险” 状态。相反,它是一种动态的风险监控手段。如果企业在较长时间内持续提交零风险报告,就需要引起高度警惕,企业的风险管控清单可能存在漏洞或不适用的情况。
 
二、长期零风险报告反映出的问题
 
  1、风险识别能力不足
 
  长期零风险报告可能表明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存在缺陷。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复杂多样,包括原材料污染、生产设备故障、操作不规范、人员健康问题、环境因素变化等。如果企业始终无法识别出这些潜在风险,很可能是其风险识别方法过于简单、陈旧,未能覆盖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可能出现的新型风险。
 
  例如,在原材料采购环节,一些企业可能仅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审核,而忽视了对原材料在种植、养殖、运输过程中可能受到的污染风险进行评估。如果企业的风险管控清单未纳入这些新的风险点,就难以识别出相关风险,导致零风险报告的持续出现。
 
  在生产加工环节,操作员工的不规范行为是引发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企业可能缺乏对员工操作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定期培训,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违规操作,如未按规定佩戴卫生防护用品、设备清洗不彻底等,但由于企业的风险识别机制未能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就会形成零风险报告的假象。
 
  2、风险评估机制失效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控的关键环节,通过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和影响范围,为制定管控措施提供依据。长期零风险报告可能意味着企业的风险评估机制失效,无法对识别出的潜在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一些企业可能采用固定的风险评估标准和方法,忽视了风险的动态变化。例如,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工艺的改进或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的生产流程可能发生改变,新的风险点随之产生。如果企业的风险评估机制未能及时调整,仍然沿用旧的标准和方法,就会导致对新风险的评估不足,进而无法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使得这些风险在生产过程中持续存在却未被发现,表现为零风险报告。
 
  此外,部分企业可能为了追求所谓的 “零风险” ,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存在主观臆断或敷衍了事的情况,对一些明显存在的风险进行淡化处理或不予评估,导致风险评估结果失真,无法反映实际的风险状况。
 
  3、风险管控措施形同虚设
 
  即使企业能够识别出部分风险,如果风险管控措施不到位或形同虚设,也可能导致长期零风险报告的出现。风险管控措施是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和减轻风险影响的关键,包括制定操作规程、加强人员培训、完善设备维护、建立应急机制等。
 
  例如,某食品生产企业虽然识别出生产设备可能存在故障的风险,并制定了定期维护的管控措施,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为了赶生产进度,往往忽视了设备的维护保养,导致设备故障的风险持续存在。由于企业的检查人员在自查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规定检查设备维护记录和实际运行状况,就会认为不存在风险,从而提交零风险报告。
 
  另外,一些企业的风险管控措施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例如,对于员工健康管理风险,企业虽然制定了定期体检的规定,但未对体检项目进行明确规定,也未对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员工采取有效的调离措施,使得这一风险管控措施无法真正发挥作用,风险依然存在却未被记录。
 
三、风险管控清单不适用的表现
 
  风险管控清单是指导企业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管控的重要工具,当清单不适用时,会直接影响企业的风险管控效果,导致长期零风险报告等问题的出现。
 

问题类型

具体表现

示例说明

清单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长期未更新,无法涵盖新的风险点,适用性下降,因新生产工艺、原材料、添加剂等出现的风险未被识别

生产工艺:引入新自动化设备或生产线后,清单仍基于传统工艺制定,未补充新设备故障、操作风险及新流程质量控制盲点等
原材料:新型食品原料和添加剂(如功能性食品中的新成分)的未知安全风险未被纳入,导致原材料验收和使用中无法有效管控

清单未覆盖企业生产的全部环节

未涵盖生产涉及的所有环节(采购、验收、储存、加工、包装、检验、运输、销售等),存在管控盲区,导致风险遗漏

 采购与运输:忽视供应商信誉、原材料质量检测报告、运输温湿度控制等风险,可能引入风险却未被自查发现
储存环节:未明确不同食品的储存条件(温度、湿度、光照等)规定,导致食品变质、污染等问题因未纳入检查范围而被遗漏

清单与企业实际生产状况脱节

照搬行业通用模板或其他企业清单,未结合自身生产模式、工艺特点等进行个性化设计,无法识别特有风险

自动化设备故障等风险点与实际不符,中人员操作不规范、卫生条件难控制等特有风险未被纳入
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后,车间布局、人员设备变化产生新风险,但清单未调整,无法管控新风险点


 
四、风险管控清单不适用的原因分析
 
  1、企业对风险管控的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安全风险管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风险管控清单视为应付监管部门检查的工具,而未真正意识到其在保障企业自身生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种思想上的轻视导致企业在制定和更新风险管控清单时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是简单地照搬照抄,敷衍了事。
 
  一些企业的管理层过于注重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认为风险管控会增加生产成本、影响生产进度,在这种情况下,风险管控清单的制定和更新无法得到足够的重视,难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整,导致清单逐渐失去适用性。
 
  2、风险信息收集与分析机制不健全
 
  风险管控清单的制定和更新需要以大量的风险信息为基础,包括企业内部的生产数据、质量检测报告、设备运行记录、人员操作情况等,以及企业外部的行业风险预警、消费者的投诉反馈等。如果企业缺乏健全的风险信息收集与分析机制,就无法及时获取这些信息,从而影响风险管控清单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一些企业信息收集渠道的信息来源单一且不及时,无法全面掌握企业内部和外部的风险状况。在信息分析方面,也没有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难以从中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和风险变化趋势,导致风险管控清单无法根据信息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整,逐渐与实际情况脱节。
 
  3、缺乏有效的监督与评估机制
 
  即使企业制定了相对完善的风险管控清单,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与评估机制,也会导致清单在执行过程中逐渐走样,失去应有的作用。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对风险管控清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机制,无法及时发现清单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无法确保清单得到严格执行。
 
  同时,企业也没有定期对风险管控清单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无法判断清单是否能够适应企业生产状况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是否能够有效识别和管控风险。由于缺乏评估,企业无法及时发现清单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也就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完善,导致清单的适用性越来越差。
 
五、调整风险管控清单的可操作方案
 
  1、全面梳理生产环节,识别潜在风险点
 
  企业应组织人员对生产全过程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涵盖原材料采购、验收、储存、加工、包装、检验、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个可能存在风险的节点。在梳理过程中,要结合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状况、人员结构等实际情况,运用多种风险识别方法,如故障树分析法、因果图法、现场观察法、查阅记录法等,全面识别出每个环节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点。
 
  例如,在原材料采购环节,要识别供应商的资质信誉风险、原材料的质量安全风险、运输过程中的污染风险等;在生产加工环节,要识别设备故障风险、操作不规范风险、工艺参数控制不当风险等;在产品储存环节,要识别温湿度控制不当风险、储存时间过长导致变质风险等。同时,还要关注新型风险点,如新的生产工艺带来的风险,确保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和前瞻性。
 
  对识别出的风险点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风险的名称、所在环节、可能产生的影响、发生的概率等信息,为后续的风险评估和制定管控措施提供依据。
 
  2、建立动态的风险评估机制
 
  在全面识别风险点的基础上,企业应建立动态的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风险评估应根据风险的发生概率、影响程度等因素,确定风险的等级,为制定风险管控措施提供优先级依据。
 
  风险评估的方法应科学、合理,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于一些难以量化的风险,可以采用定性评估的方法,如打分法、问卷调查法等;对于一些可以量化的风险,如不合格品率、设备故障率等,可以采用定量评估的方法,如统计分析法、概率分析法等。同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风险的变化情况,定期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更新,确保风险评估结果能够反映最新的风险状况。
 
  通过动态的风险评估,企业可以及时发现高风险点和风险的变化趋势,为调整风险管控清单中的管控措施提供依据,确保管控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结合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更新清单内容
 
  企业应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和技术进步趋势,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将新的风险点和新的管控方法纳入风险管控清单,确保清单内容与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相适应。
 
  例如,随着智能化生产技术在食品行业的应用,企业应将智能化设备的操作风险、数据安全风险等纳入风险管控清单,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对于要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要及时了解其安全性和使用规范,将其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纳入清单进行管控。同时,要学习和借鉴行业内企业的风险管控经验,吸收其在清单制定和更新方面的优秀做法,不断完善自身的风险管控清单。
 
  4、加强风险信息管理,为清单调整提供依据
 
  建立健全风险信息收集与分析机制是确保风险管控清单适用性的重要保障。企业应建立多渠道的风险信息收集网络,包括内部信息渠道和外部信息渠道。内部信息渠道主要包括生产记录、质量检测报告、设备运行日志、人员操作记录、内部投诉等;外部信息渠道主要包括行业协会的风险预警、消费者的投诉反馈、学术期刊上的研究成果等。
 
  对收集到的信息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分析和处理,建立风险信息数据库,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风险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风险点和风险变化趋势。定期编制风险信息报告,为风险管控清单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确保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能够及时共享风险信息,形成风险管控的合力。
 
  5、建立健全监督与评估机制
 
  一方面,要建立对风险管控清单执行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机制,明确责任部门、人员、频率和内容,定期对风险管控措施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清单得到严格执行。
 
  另一方面,要定期对风险管控清单的有效性进行评估。评估可以采用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内部评估由企业内部的风险管控团队或质量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外部评估可以邀请行业专家、第三方机构等进行。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清单是否全面覆盖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是否准确识别了潜在的风险点、管控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清单是否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和行业发展相适应等。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发现清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对清单进行调整和完善。
 
  综上,长期的零风险报告并非食品安全的 “护身符”,而是企业风险管控清单不适用的重要信号。
 
  食品生产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深入分析风险管控清单不适用的表现和原因,采取有效的调整路径和保障措施,不断动态完善风险管控清单。
 
  让零风险报告回归其动态监控的本意,成为企业持续改进风险管控工作的动力,而非掩盖风险的 “遮羞布”。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采购员如何高效筛选优质供应商?这些技巧要知道
掌握高效的供应商筛选技巧,不仅能确保采购物资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还能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以下是采购员高效筛选优质供应商的一些实用技巧。……(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8-15654

企业未按时进行ISO体系认证年审的严重后果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企业未按时进行ISO体系认证年审的严重后果。……(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8-15574

食品饮料企业杀菌管理制度​
为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杀菌操作符合工艺标准,有效杀灭有害微生物,保障食品安全,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特制定本制度。……(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8-15539

食品追溯流程简析
基于产品追溯的重要性及复杂性,本文就食品企业的产品追溯基本流程进行简要分析:……(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8-15748

关于食品厂交叉污染的管控探讨
食品厂的交叉污染问题,是对食品卫生与质量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食品厂生产车间交叉污染问题的系统诊断与防控方案,结合行业实践和规范要求,从污染现状、管控措施到洗消操作进行深度解析。……(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8-15833

掌握管理评审:不可忽视的八大核心要素
只要规模还可以的企业,都会开展一项例行的工作,就是管理评审,那么如何做好管理评审呢,这是很多内审员和企业遇到的难题,接下来小编帮助分享一些干货:管理评审的八大要点。……(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8-15542

GB 14881食品人学明白了吗?(三十三)食品安全控制中化学污染风险控制
本期与大家交流一下对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中化学污染风险控制内容。……(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8-14353

食品生产中的质量风险管理
食品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评估、控制、监控和改进食品全生命周期中的质量安全风险,实现 “预防为主、风险可控” 的质量管理目标。……(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8-14357

强制标识过敏原有哪些?
关于食品包装上的过敏原标识要求。中国主要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及其问答文件。以下是基于中国现行规定(截至2025年6月)的总结:……(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8-14380

工厂车间管好不难:实实在在的干活指南!
车间是工厂赚钱的“主战场”,活儿干得顺不顺、产品好不好,全看管理到不到位。别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咱们就从日常干活的细节入手,把生产、质量、安全这些事儿捋顺了,效率自然就上来了。……(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8-1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