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滩羊免费吃
世界食品网

西南大学水稻研究所与四川农科院水稻高粱所联合解析水稻小穗确定性调控分子机制

   2020-10-23 西南大学984
核心提示:近日,西南大学水稻研究所与四川农科院水稻高粱所联合在著名植物学期刊《植物生理》(Plant Physiology)上发表论文,解析了多花
近日,西南大学水稻研究所与四川农科院水稻高粱所联合在著名植物学期刊《植物生理》(Plant Physiology)上发表论文,解析了多花小穗基因MFS2调控水稻小穗分生组织确定性的分子机制。西南大学水稻研究所先前曾简析水稻小穗侧生小花的形成机制,提出可以大幅度提高每穗粒数的“3花小穗”育种新途径(PNAS,2017;the Plant Cell,2020;New Phytologist, 2020);而MFS2基因的研究进一步提出,通过改变水稻确定性小穗为不确定性小穗,也可以实现类似“3花小穗”的另一种通过“多花小穗”提高水稻每穗粒数的育种途径。


  在水稻中,花序分枝梗和小穗两种类型,小穗实为禾本科特有的花序结构,在不同物种中分为确定性小穗和不确定性小穗两类;在确定性小穗物种如水稻、玉米中,只能产生固定数目的小花/籽粒。在不确定性小穗物种中如小麦、二穗短柄草等,小穗最终产生的小花/籽粒数目是变化的,且一般都大于2个。理论上,如果能够将水稻确定性小穗定向改造成不确定性小穗,将实现“小穗内小花/籽粒数目”的倍增。


  已有研究表明,三个水稻AP2-like基因SNB、 OsIDS1和MFS1参与了小穗分生组织确定性的调控,突变后发生一定比例的小穗内多小花情况。其中MFS1是该课题组鉴定并于2013年发表在Plant Physiology上。在近日发表的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MFS2编码一个MYB转录因子,具有明显的转录抑制活性,可以通过EAR基序和转录共抑制子TPRs结合,从而介导组蛋白修饰抑制下游基因,最终影响了SNB和OsIDS1基因的表达,从而在小穗分生组织确定性调控中发挥作用(图1)。


  西南大学水稻研究所李云峰副教授、曾晓琴博士和四川农科院水稻高粱所李耘研究员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何光华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李云峰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资助。


  图2 MFS2调控水稻小穗确定性的分子机制


  论文链接:DOI: https://doi.org/10.1104/pp.20.00743



日期:2020-10-23
 
地区: 四川
标签: 农科院 基因 高粱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