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滩羊免费吃
世界食品网

2024年6月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2024-05-27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513
核心提示:6月进入初夏时节,气温、水温进一步升高,水产养殖动植物新陈代谢旺盛,生长速度加快。此阶段做好病害防治工作,是保障全年丰产丰收的关键。根据近年同期全国水产养殖病情测报数据和今年天气情况,我们对 6月易发疾病进行了预测,供参考。……(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6月进入初夏时节,气温、水温进一步升高,水产养殖动植物新陈代谢旺盛,生长速度加快。此阶段做好病害防治工作,是保障全年丰产丰收的关键。根据近年同期全国水产养殖病情测报数据和今年天气情况,我们对 6月易发疾病进行了预测,供参考。
 
  一、 易发疾病
 
  6月水产养殖应该重点关注草鱼出血病、传染性脾肾坏死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链球菌病、细菌性肠炎病、车轮虫病、刺激隐核虫病、白斑综合征、十足目虹彩病毒病、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急性肝胰腺坏死病、虾肝肠胞虫病等。
 
  (一)鱼类疾病
 
  1.草鱼出血病: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毒,主要危害草鱼及青鱼,水温20℃~30℃时易发病。患病鱼鳍基或鳃盖出血,解剖查验可见肌肉出血呈鲜红色、肠壁充血、肝脾充血等症状。广东、湖北、湖南、江西等草鱼主养区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
 
  2.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病原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主要危害鳜、大口黑鲈等海淡水鱼类,水温25℃~34℃时易发病。病鱼身体失去平衡,鳃贫血呈苍白色,解剖可见脾肾肿大、充血、糜烂,常见有腹水。广东、湖北、安徽、浙江等鳜、大口黑鲈主养区应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
 
  3.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病原为鲤疱疹病毒II型,主要危害金鱼、鲫及鲫杂交变种,水温10℃~33℃时易发病。患病鱼游动缓慢,体表广泛性充血或出血,尤其以鳃盖、下颌、前胸和腹部最为严重。患病鱼解剖后可见淡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等器官肿大。江苏、湖北等鲫主养区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
 
  4.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多种细菌,危害鲫、鳊、鲢、鳙等多种淡水鱼类,水温9℃~36℃时易发病。病鱼离群缓慢游动,眼球突出,体表充血,鳃、肝、肾颜色较淡,呈花斑状。病情严重时死亡率达90%以上。全国各淡水养鱼地区需重点防控。
 
  5.链球菌病:病原为海豚链球菌、无乳链球菌等,主要危害罗非鱼,在水温长期过高、水体缺氧等情况下发生,水温25℃~37℃为流行高峰,高于30℃易暴发。患病鱼体色发黑,体表粘液增多,弯曲呈C形或逗号样。广东、广西、海南等罗非鱼主养区应重点防控。
 
  6.细菌性肠炎病:病原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鳙等淡水鱼类,水温在18℃以上开始流行。患病鱼肛门红肿外突,解剖查验可见肠道充血发红,尤以肠后段明显。全国各鱼类养殖地区均应重点防控。
 
  7.车轮虫病:病原为车轮虫,主要危害各种淡水和半咸水鱼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适宜水温20℃~28℃。车轮虫一般寄生在鱼类体表、鳃和鼻孔处,大量寄生时会刺激鳃丝分泌黏液,形成黏液层,妨碍病鱼呼吸。全国各淡水及半咸水养鱼地区需重点防控。
 
  8.刺激隐核虫病:俗称“海水小瓜虫病”,病原为刺激隐核虫,主要危害大黄鱼、卵形鲳鲹和石斑鱼等海水鱼类,水温10℃~30℃时易发病,22℃~26℃时为流行高峰。患病鱼游动缓慢,鱼体瘦弱,体表、眼角膜、鳃和口腔周围可观察到小白点。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
 
  (二)甲壳类疾病
 
  1.白斑综合征:病原为白斑综合征病毒,主要危害对虾、克氏原螯虾、中华绒螯蟹等甲壳类动物,水温20℃~30℃易发病。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病虾行动异常,甲壳上出现白点,白点直径小于3毫米或连成片。各对虾、克氏原螯虾主养区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
 
  2.十足目虹彩病毒病:病原为虾血细胞虹彩病毒,主要危害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日本沼虾、红螯螯虾等,水温16℃~32℃易发病。病虾活力下降、停止摄食,额剑基部甲壳下呈现白色三角区域病变,俗称“白头”。各对虾、罗氏沼虾主养区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
 
  3.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病原为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毒,可感染大部分对虾品种的各生长阶段。患病虾生长缓慢,大小不一,虾体呈斑驳外观。各对虾主养区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
 
  4.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病原为携带特定毒力基因的弧菌,包括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等,主要危害对虾。病虾活力下降,甲壳变软,肝胰腺变白、萎缩并出现黑色斑点和条纹。各对虾主养区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
 
  5. 虾肝肠胞虫病:病原为虾肝肠胞虫,主要危害对虾,水温24℃~31℃时易发病。病虾出现个体瘦小、肝胰腺颜色深、“白便”、群体中体长差异大等症状。各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二、 防控建议
 
  (一)增加溶氧。一是定期监测养殖水体溶氧量变化,早上、中午、晚上以及强降雨、低气压等天气时段注意开启增氧机;二是合理配合使用颗粒状过氧化钙粉(水产用)等化学增氧剂,适时增加池底溶氧量。
 
  (二)科学投喂。一是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全价配合饲料,确保饲料安全新鲜,营养均衡;二是根据养殖对象习性、规格和摄食情况等选择投喂时间,控制投喂量,尽量避免夜间投食;三是及时捞出养殖水体中的残存饵料,保持水质清新。
 
  (三)合理用药。一是在巡塘中发现活力变差、逃避反应变弱、外观异常的个体要进一步检查,在明确病因后选用《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2年1、2号》中规定的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二是大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前可向水中泼洒抗应激药物降低养殖对象应激反应;三是不要定期向池塘中泼洒杀虫药、投喂抗生素来预防疾病,以免破坏水环境和降低动物免疫力。
 
  (四)及时报告疫情。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疫情,应通过规定程序及时上报,做好应急处置,防止病情扩散。相关水生动物疾病防控方法,可登录“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www.adds.org.cn),在“常见疾病”中查询,或通过“自助诊断”及“专家诊室”进行诊断或咨询。



日期:2024-05-27
 
行业: 渔业水产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