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我们公众号分享了《新食品工厂项目筹建流程》,让越来越多的食品行业小伙伴了解到了食品工厂筹建的主要流程。
本次,我们围绕其中的工厂设计环节,浅谈下工厂设计中的基础内容——食品生产车间如何进行布局规划。
生产车间进行布局规划的作用
我们这里所提及的车间布局规划,可以理解为对食品工厂生产车间进行的设备布局和功能区划分等基础设计内容。
综合来看,它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①它可以等同为工厂设计中的“扩大初步设计图”(扩初设计图),可以为后续的施工设计提供基础和参考信息;
②可以作为后期食品生产许可申证用图纸,如功能区间图、设备布局图等,并可以据此预先判断车间布局是否满足符合食品安全的合规要求。
生产车间进行布局规划的前提
生产车间可以进行布局规划前,应先确认几个因素或者条件是否已经完成/满足:
①厂址已确定,且工厂周围环境良好。
厂址未选择在对食品/产品有显著污染的区域;
厂区周围无虫害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无有害废弃物以及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
②产品相关信息已确定。
诸如产品的工艺流程、配方明细、产品形态、产品规格、包装形式、包装规格、产能产量、人员配备需求、实现生产加工所需的设备清单等,均已明确。
③生产车间的区域位置已明确。
已结合上述的产品相关信息,完成了生产车间所需面积的大体估算,并综合了区域面积、物料来货、产品出库、人员进入、配套设施间隔距离等各方面因素,明确生产车间的具体位置。
生产车间布局规划流程解析
我们梳理了生产车间布局规划的流程,如下:
①结合工艺确定主要功能区。
规模化的食品加工工艺流程一般可以概述为:原料来货→验收→储存→前处理→加工→内包→外包→检验→入库。
对照此常规工艺来看,生产车间布局一般应包含五部分区域:原料储存区、生产加工区、产品包装区、成品储存区、检测等附属设施区。
再可以依据具体的产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明确应具备哪些功能区。也就是我们应当先依据工艺流程、审查细则,明确需要具备哪些主要功能区。
②估算各区域面积大小。
明确功能区的组成后,接下来就是结合产能产量、储存容量、设备占地面积、生产人员操作空间、检测实现等因素估算各区域的面积大小。
③区域排列确定。
后续为结合具体车间的形状、面积、门窗的点位、物料进出方便性、有无参观走廊需求、后期改造难度/成本等因素,并在“人员动线和物料动线尽量不交叉”的原则下,对各区域的排列进行明确,即确定各区域布局规划形状。
常见的布局规划形状为“U形”、“一字形”、“回字形”等。“一字形”可能在一些车间面积充裕、产品工艺相对简单的工厂中会多见一些,“U形”、“回字形”更适用于面积相对较少和或产品工艺更复杂一些的工厂。
④区域细节完善或调整。
主要区域如何排列、点位明确后,可以进行区域细节的完善打磨了,如依据产品的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增加细节区域要求,举例《肉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第十七条 准清洁作业区、清洁作业区应分别设置工器具清洁消毒区域,防止交叉污染”,提及了两个工器具洗消区的配置要求。
将全部局域在图纸上绘制完毕或使用绘图软件绘制完毕后,应进行:物料进入成品输出的动线、人员走向动线、包材走向动线三部分线路的标识,用于确认是否存在物料人员动线交叉的情况,进一步调整布局。
⑤图纸细节完善。
最后就是图纸各因素细节的完善了,如各区域的长度、宽度尺寸标识、图纸比例尺、设备点位或点位说明、洁净区划分说明、方位标识、人员走向和物料走向等进行补充完善。
结束语
以上就是食品伙伴网质量服务部梳理的食品生产车间如何进行布局规划的内容。
若您需要厂房规划、许可申证等相关咨询指导,可以联系我们。
日期: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