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甘薯产业呈现鲜食与加工消费稳步增加的发展态势。为充分发挥甘薯在稳粮增收、提质增效方面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单产和品质双提升,按照“优质高产、特色专用、绿色安全”的思路,农业农村部薯类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2025年甘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北方产区
(一)加强田间管理。北方春薯处于块根膨大盛期,夏薯即将封垄,应精准养分供给,块根膨大期随灌水追施硫酸钾10公斤/亩,中后期可以喷施0.2%磷酸二氢钾+0.5%尿素1-2次。具备滴灌或喷灌等条件的田块,肥力较高的夏薯田块可不施基肥,追肥用相似配方的水溶肥15-30公斤/亩在生育中前期随滴灌或喷灌分2—3次施入,土壤速效钾中等偏低的地块可增施一次硫酸钾5公斤左右。做好群体调控,生育前期以促生长、早发苗、早封垄为重点,在封垄前及时除草。中期以控制茎叶旺长、建立合理群体结构为重点,以垄顶垄沟形状明显可见为宜,出现旺长可以每亩用100克磷酸二氢钾结合调环酸钙·烯效唑等生长调节剂叶面喷施,或者以中耕机将沟底藤蔓截断,改善垄沟通风透光,减少无效藤蔓的养分消耗。生长后期特别注意防涝,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二)绿色高效防控。主要病虫害有甘薯病毒病、根腐病、茎线虫病、黑斑病、黑痣病、蛴螬、甘薯天蛾、斜纹夜蛾、甘薯潜叶蛾、甘薯麦蛾等,部分地区甘薯蚁象、甘薯蔓割病等南方病虫害也时有发生。防治根腐病主要选用抗病品种、无病源地块种植;防治茎线虫病可采用选择健康种苗、无病地块种植、药剂封闭薯苗等综合防控技术;防治黑斑病要从健康种苗抓起,选用苗床高剪健壮薯苗。防控大田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推荐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等物理防治方法,适当结合低毒农药化学防治,提高商品薯率。如需化学除草,阔叶类杂草可用封闭除草剂,单子叶杂草可用精喹禾灵等田间喷施。有条件的地方建议轮作倒茬,减轻病虫害和连作障碍;轮作注意上茬作物专用除草剂残留对甘薯生产的危害。
(三)适时收获储藏。提倡机械化收获。鲜食用甘薯密切关注市场行情,调整栽插期和收获期,分期收获,做好包装销售、贮藏后销售等,避免盲目扩种、集中上市;夏季收获注意及时收储,防止烫伤薯块,并尽快销售减少储藏成本;秋季收获需选择晴好天气,可上午收刨晾晒、下午贮存,注意做到轻刨、轻装、轻运、轻卸,用塑料周转箱或条筐装运,防止破伤;尽量在霜前收获,避免冻害。加工用甘薯根据企业需求做好收贮,切忌雨天、霜冻后入库贮藏,有条件的进行高温愈伤;贮藏库保持环境温度10-13℃、湿度85%左右,具体窖温、湿度根据贮藏品种特性确定;贮藏量一般占窖空间的三分之二,注意通气并保证适当空气流动;规范贮藏期农药使用,尽量选择生物制剂。种薯提倡38℃左右快速愈合3天后贮藏。
二、南方产区
(一)健康壮苗栽插。南方甘薯即将进入栽插期,应根据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种植目的、营销方式等,选用适宜的优质专用甘薯品种。推荐选用原种以上级别脱毒种苗,调运种苗需经严格检疫。使用高节位剪苗方式生产的种苗,栽插符合壮苗标准的健康种苗。鲜食用甘薯根据季节、售价等灵活安排栽插与管理措施;食品加工和淀粉加工用甘薯应适当早栽提高单产。根据地块、品种等确定合理的栽插密度,一般建议在3000-4000株。南方夏秋薯区利用冬闲田种植的夏薯可提前起垄,非冬闲田在降雨间隙抢时起垄。有条件的地方建议水旱轮作,或与花生、玉米等旱作作物轮作减轻病虫害和连作障碍。栽插时一次性浇透定根水,以促早发苗、早封垄。
(二)科学施肥增效。坚持测土配方施肥,推广使用甘薯专用肥。施肥原则为减氮、稳磷、增钾,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丘陵山地等瘠薄地块建议每亩施用500公斤左右的商品有机肥或1000公斤左右的农家肥做基肥,与复合肥一起耕翻或起垄前一次性施用。产量水平1500公斤/亩以下的旱薄地,推荐施用硫酸钾型缓释复合肥15-20公斤/亩;封垄前追施硫酸钾5-10公斤/亩,中后期根据苗情用含中微量元素叶面肥喷施1-2次。产量水平1500-2500公斤/亩的地块,推荐施用硫酸钾型缓释复合肥15-20公斤/亩;封垄前追施硫酸钾10-15公斤/亩,中后期根据苗情用含中微量元素叶面肥喷施1-2次。产量水平2500公斤/亩以上的地块,推荐施用硫酸钾型缓释复合肥15-25公斤/亩;封垄前追施硫酸钾15-20公斤/亩,中后期根据苗情用含中微量元素叶面肥喷施1-2次。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田块,基肥用硫酸钾型缓释复合肥20-30公斤/亩,肥力较高的田块可不施基肥。追肥用硫酸钾15-25公斤/亩在生育中前期随滴灌或喷灌分2-3次施入,中后期根据苗情可以用含中微量元素的叶面肥喷施1-2次。
(三)合理防控保产。采取综合措施,重点防控病毒病、根腐病、薯瘟病等病害和地下害虫、蚁象等虫害,杜绝栽插病毒苗和超剂量使用农药。对根腐病、薯瘟病等无有效药剂防治的病害,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无病地块种植;对黑斑病可选用高剪健壮薯苗,栽插前药剂处理防控;对大田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推荐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等物理防治方法,适当结合低毒农药化学防治,提高商品薯率。注意规范甘薯贮藏期化学药剂使用,尽量选择生物制剂,保障食品安全。同时加强自然风险防控,甘薯中后期以促进薯块膨大为重点,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控旺,健强群体;生长后期特别注意防涝,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四)轻简作业增值。根据市场行情合理安排种植,防止盲目引种、扩种,条件适宜地区可采用“鲜食型双季甘薯高效栽培技术”,提高年度收益。加强机械化技术应用,缓坡地区根据地形、坡度等选择适合的小型配套作业机械,地势平坦地区可采用大型田间作业机械,包括起垄机、覆膜机、中耕除草培土机、切蔓机、收获机等,减轻劳动强度。收获后采取分级销售、包装销售,有条件的区域可做收获后高温愈合、糖化等品质提升等处理,提高销售价格、增加产值。
日期: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