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网

2025新食力大会暨第六届水产品加工技术研讨会郑州成功举办

   2025-07-22 食品伙伴网706
核心提示:由食品伙伴网主办的2025新“食”力大会,在各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7月15-17日郑州成功举办。7月16号上午8:30整,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海洋食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杨桂清女士的主持下,2025第六届水产品加工技术研讨会,正式开始!……(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PART.01


  大会开幕式
 
  2025年7月15日,由食品伙伴网主办的2025新“食”力大会,在各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河南郑州正式拉开帷幕!7月15日为主论坛,已圆满结束。7月16日为三大分论坛:第九届肉研会、第七届菜肴会、第六届水产大会
 
  7月16号上午8:30整,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海洋食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杨桂清女士的主持下,2025第六届水产品加工技术研讨会,正式开始!
 
  PART.02


  颁奖仪式
 
  “食力优选品牌”由食品伙伴网深入产业调研综合推出。在食品行业的赛道上,食力优选以卓越品质与创新精神,树立了行业标杆。从源头把控到匠心加工,从技术创新到市场引领,食力优选始终以“安全、健康、美味”为核心,为消费者提供值得信赖的食品选择。
 
  水产品类“食”力优选品牌奖获奖名单(排名不分先后):鲜美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官栈营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劲仔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海文铭海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东荣信水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力诚食品有限公司、大洋世家(舟山)优品有限公司、中山市渔大脆鲩食品有限公司、信良记食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丹东元一海产精制品有限公司、江苏欣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PART.03


  水产会主题报告(7月16日上午)
 
  7月16日上午的会议在大连海洋大学赵前程教授和杨桂清副秘书长主持下进行,日程主要包括五场主题报告和圆桌论坛环节!
 
  我国淡水水产品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
 
  涂宗财 教授 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 原党委常委、副校长 江西师范大学国家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 主任:
 
  我国是淡水水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2023年,全国淡水产品产量3530.85万吨。淡水产品在保障国民健康、促进民生就业以及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淡水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一定问题。
 
  报告从我国淡水水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我国淡水产品加工现状、我国淡水产品加工问题与对策、我国淡水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趋势、我们团队的工作进展等五个方面分析我国淡水产品加工产业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及发展趋势,同时介绍了报告人课题组在淡水产品加工方面取得的进展。
 
  风味安全双驱动:水产如何突破“腥、咸、添加剂” 三大认知壁垒?
 
  尹明雨 老师 上海海洋大学:
 
  食品从业者的共同使命是利用食物资源、开发食品、保障健康。水产品是一种公认的优质食物资源,其资源保证、品种繁多、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生物利用度高,但品质容易劣变、乃至腐败,为此水产品加工的核心攻关任务是保全质量、控制变质。食品市场需求已经从数量供给到品质满足的历史新阶段,水产加工品研发与生产必须正视与满足人们对美好饮食生活向往的时代需求,十分有必要转变观念思路,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切实以健康美味引领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共同探讨一个关乎水产品加工业未来发展的核心议题——如何突破消费者对水产品“腥味重、盐分高、添加剂多”的三大认知壁垒,以风味与安全双驱动重塑市场信心。
 
  罗非鱼烤制过程中品质形成机制解析与即热产品开发
 
  陈胜军 研究员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食品工程与质量安全研究室 主任 农业农村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 主任:
 
  以罗非鱼为原料,开展了罗非鱼烤制过程中品质形成机制解析研究及即热产品开发。采用感官评价、GC-MS、LC-MS 等技术系统研究了不同烤制温度、时间和用油量下烤罗非鱼的感官评分以及多环芳烃、杂环胺等有害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优化了烤制工艺条件。采用现代仪器分析、挥发性气味组学等技术系统研究了罗非鱼在烤制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系统研究了罗非鱼烤制过程中代谢物的变化规律。经过烤制后大部分类脂类代谢物、短肽和核苷酸等代谢物的含量显著增加,部分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酸显著下降,这些代谢物的变化对烤罗非鱼感官品质形成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确定了麻辣、柠檬百香果和泡菜等三种口味烤罗非鱼的配料及用量。系统研究了真空包装烤罗非鱼在 25℃、4℃和-18℃贮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研究结果为开发标准化、方便化、安全化、营养化的即热烤鱼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水产品加工副产物源功效因子与中老年精准营养健康产品开发
 
  侯虎 教授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与科学学院:
 
  分析当前大宗副产物、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方式,探讨其利用率低、附加值不足的瓶颈问题。重点介绍副产物中胶原蛋白等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技术与功能验证,揭示其在抗氧化、抗炎、关节健康等领域的应用潜力。结合人口老龄化趋势,解析中老年群体对蛋白质/多肽的钙强化、骨密度、关节养护等功能的迫切需求,基于上述需求与副产物功效,提出针对中老年人的功能性食品开发策略,并分享实际案例与产业化前景。
 
  淡水鱼热加工特性及品质提升
 
  姜启兴 教授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食品热杀菌技术作为目前最经典且应用广泛的杀菌技术,虽能有效杀灭微生物,但高温处理易对食品的营养成分、质感、色泽、风味等品质造成影响,从而降低消费者的食用体验。不过研究表明,可通过加工技术调控减轻这种影响,例如调整产品参数以在较低杀菌强度下实现商业无菌,基于相同杀菌强度(F 值)优选杀菌工艺,或依据栅栏技术原理适当降低杀菌强度等。针对淡水鱼类产品、即食鱼糜类产品杀菌过程中变化动力学及优化,提升产品品质。


  PART.04


  圆桌论坛
 
  “新国标+关税双重压力下,水产企业的”破局之道“
 
  参与嘉宾分别有:大连海洋大学赵前程教授,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申铉日院长,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涂宗财教授、信良记食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赵建明总经理、海文铭海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严序源营销总监。5位嘉宾代表对新国标发布后的行业发展、美国关税动荡下水产企业未来的市场布局、发展方向等进行了分享探讨,从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不同角度的分析及见解。
 
  PART.05


  主题报告(7月16日下午)
 
  7月16日下午,7场主题报告,分别在中国海洋大学侯虎教授和大连工业大学启航教授的主持下进行。
 
  深挖海鲜新”质“点,助推消费”品“升级
 
  赵前程 教授 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为充分发挥我国海珍品的经济价值,将原料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需针对海珍品加工现状进行升级优化。海参、贝类等海珍品营养丰富,已成为我国特色优势支柱产业,产量随增养殖技术创新稳步提升。但目前存在明显问题:以传统加工方法为主,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导致 ”增产不增收“;且加工过程造成营养功效成分流失、品质下降。以刺参、扇贝为例,提出品质提升与增加附加值的技术路径,为海珍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旨在通过产品升级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扩大消费,助推消费品类升级。
 
  从百年传承到百姓餐桌,亿级爆款单品-佛跳墙的打造之路
 
  严序源 福建海文铭海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营销总监 :
 
  从福州佛跳墙的起源及发展历程,了解福州佛跳墙作为地方特色的非遗美食的故事性和文化属性,围绕海文铭佛跳墙的营销模式和品牌打造,详细介绍如何建立标准化的佛跳墙生产体系、打造预制菜品牌的过程及要素。从而让参会代表们了解”从百年传承到百姓餐桌,亿级爆款单品-佛跳墙的打造之路“。
 
  海藻浆液协同超高压技术调控质构机制研究及在肉制品中应用实践
 
  启航 教授 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 副院长:
 
  传统肉制品质构改良存在健康顾虑与法规限制,提出使用海藻浆液开发出一种绿色、高效、非添加的质构调控新技术。设置多组对照实验,分别探究不同浓度、不同超高压处理参数影响,协同优化质构调控。实际生产中,可以显著提升新型肉制品保水性,使口感更为多汁鲜嫩,内部结构更加稳定,咬感紧实且富有弹性。优化提取设备能效,研究技术适配性,探索新海藻组合,结合新技术精准调控肉制品质构。
 
  水产食品全产业链的质量安全管控:行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唐正浩 鲜美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品控总监:
 
  内容涵盖企业责任与水产食品可持续发展两方面。企业责任聚焦提供安全、美味、安心的产品,提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的定义,即食品无毒无害、符合营养要求且不危害健康,还列出该法规定的八项食品安全标准,以及广义上的多种食品安全危害;同时包括企业管理层对食品安全管理的认知与非认知两方面理解,及国内外水产品安全事件分享。
 
  水产食品可持续发展前景方面,其是全球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柱,我国水产品产量逐年增长;可借鉴日、欧美国家水产食品需求,指导国内发展及海外业务;并介绍了鲜美来公司的主营业务、产品、基地、销售网络及下游客户。
 
  小龙虾加工产品及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陆剑锋 教授 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水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 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自供电技术作为智能包装领域的前沿方向,为解决传统包装的能源依赖与功能我国小龙虾产业链较完整,但加工产品推新供给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目前,主要的加工产品分为:速冻制品(速冻虾仁、虾尾和整肢虾)、预制菜品、休闲食品和精深加工品,且以速冻制品为主。同其他水产品相似,虾类易腐败变质,不仅导致营养价值丧失,甚至会造成食物中毒。小龙虾产品流通过程主要采用冷链运输或冷冻贮藏,不宜高温高压灭菌处理;巴氏杀菌后的小龙虾产品虽然品质较高,但常温下不易保藏,必须结合其它保鲜加工技术才可有效延长货架期。虾类食品的保鲜保藏技术主要有:传统保藏、化学和生物技术、低温保鲜、加热处理、气调保藏、物理杀菌技术等,采用合适的保鲜保藏技术,才能有效延长货架期。研究表明,复合保鲜技术是常温开袋即食小龙虾货架期品质保障的可行方案!相比复合保鲜剂,辐照杀菌也是一种有效杀菌方法,可用于小龙虾食品的产业化,考虑到公众对辐照食品安全性担忧,建议采用中低剂量(4-6kGy)更合适。
 
  微生物赤道鱿鱼酸涩味调控及高值化加工研究
 
  袁鹏翔 副教授 浙江海洋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
 
  通过研究分析赤道鱿鱼资源的优劣势,明确了赤道鱿鱼怪异的酸涩味是影响赤道鱿鱼资源利用的主要问题。结合团队现有研究成果,通过综述赤道鱿鱼加工生产情况、主要酸涩物质成分、酸涩味物质可能的演变规律及调控机制,分析赤道鱿鱼关键酸涩味脱除技术、高值化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及赤道鱿鱼可能的产品类型。旨为鱿鱼资源的合理、高效开发,鱿鱼产业的绿色可循环发展提供思路。
 
  鱼蛋白胶的品质提升及其缓释补充胶原蛋白特性
 
  沙小梅 教授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针对胶原蛋白类鱼制品加工副产物制备的鱼蛋白胶存在品质不佳、胶原蛋白补充效果待提升的问题,”鱼蛋白胶的品质提升及其缓释补充胶原蛋白特性“拟从研究背景、鱼蛋白胶的品质提升、鱼蛋白胶缓释补充胶原蛋白、鱼蛋白胶产品的研发四个方面汇报团队在鱼蛋白胶的品质改良和胶原蛋白缓释补充方面的代表性研究工作,为蛋白胶的高质化制造和常态化补充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PART.06


  圆满闭幕
 
  2025第六届水产品加工技术研讨会于7月16日在郑州圆满闭幕,感恩所有参与组织单位和支持单位,所有嘉宾代表对食品伙伴网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将不懈努力,未来继续携手业内专家和企业,举办更多高质量的学习交流活动,为推动我国水产加工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日期:2025-07-22
 
地区: 河南 郑州市
行业: 渔业水产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