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网

中国水科院1项重大引领技术6个品种4项技术入选2025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

   2025-07-2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493
核心提示: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介发布2025年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通知》(农办科〔2025〕8号),推介发布2025年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10项(水产类1项)、主导品种133个(水产类12个)、主推技术143项(水产类9项)。其中,中国水科院推荐的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虹鳟“陆基—深远海”接力养殖技术,长丰鲢、大口黑鲈“优鲈3号”、福瑞鲤2号、翘嘴鳜“广清1号”、大菱鲆“多宝2号”、青虾“太湖3号”等6个新品种,稻渔生态种养提质增效关键技术、低能耗循环水养殖关键技术、深水网箱安全高效养殖技术、深远海陆海接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介发布2025年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通知》(农办科〔2025〕8号),推介发布2025年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10项(水产类1项)、主导品种133个(水产类12个)、主推技术143项(水产类9项)。其中,中国水科院推荐的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虹鳟“陆基—深远海”接力养殖技术,长丰鲢、大口黑鲈“优鲈3号”、福瑞鲤2号、翘嘴鳜“广清1号”、大菱鲆“多宝2号”、青虾“太湖3号”等6个新品种,稻渔生态种养提质增效关键技术、低能耗循环水养殖关键技术、深水网箱安全高效养殖技术、深远海陆海接力养殖技术等4项技术入选。
 
  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
 
  “虹鳟‘陆基—深远海’接力养殖技术”技术依托单位黑龙江所,以良种为基础,通过陆基循环水系统,利用功能饲料和疫苗,培育大规格降海苗种,并通过标准化转运流程,将苗种安全送达深远海智能网箱,陆基驯养和苗种转运成活率均达90%以上,虹鳟产量超1000吨,实现了国产海水虹鳟养殖产量零的突破。
 
  深远海坐底式智能网箱“经海002号”


  主导品种
 
  长丰鲢(品种登记号:GS-01-001-2010)选育单位长江所,该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二龄鱼体重增长平均比普通鲢快13.3%—17.9%)、体型高且整齐、遗传性状稳定、产量高(平均每亩增产16.4%以上)、脊间剌少、烹饪容易等特点。
 
  大口黑鲈“优鲈3号”(品种登记号:GS-01-001-2018)选育单位珠江所,该品种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条件下,生长速度比“优鲈1号”提高17.1%。易驯化摄食人工饲料,驯食成功率平均提高10.3%。
 
  “福瑞鲤2号”(品种登记号:GS-01-003-2017)选育单位淡水中心,该品种体型修长,苗种质量稳定。与同龄普通养殖鲤鱼相比,其生长速度平均提高22.9%,成活率平均提高6.5%。
 
  翘嘴鳜“广清1号”(品种登记号:GS-01-003-2021)选育单位珠江所,该品种生长速度快和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平均提高16.3%,成活率平均提高12.6%。
 
  大菱鲆“多宝2号”(品种登记号:GS-02-004-2022)选育单位黄海所,该品种在水温10~25℃的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大菱鲆相比,15月龄体重提高30.6%,成活率提高26.7%。
 
  青虾“太湖2号”(品种登记号:GS-02-002-2008)选育单位淡水中心,该品种比杂交青虾“太湖1号”上市平均规格(体重)提高17.15%,生长速度平均提高17.73%,且抗逆性强,病害少。
 
  主推技术
 
  “稻渔生态种养提质增效关键技术”技术依托单位淡水中心,该技术突破创新了以“合理密植、控肥减药、精准管控”为核心的稻渔提质增效种养10项关键技术,研发了适宜不同地区的稻—鱼、稻—虾等8大模式,在10多个省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超过660万亩,近3年累计新增产值近200亿元,新增经济效益近50亿元,引领了我国稻渔种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低能耗循环水养殖关键技术”技术依托单位黄海所,采用自主研发设施设备,构建的循环水高效清洁养殖系统具有造价低、运行能耗低、运行平稳等显著特点,与传统流水养殖相比较,单位养殖产量提高了3倍以上、节地66%、控温能耗降低47%、可实现95%的养殖用水循环利用,经济效益总体提高30%以上,同时养殖水产品免药物使用、绿色无公害,有力推动了水产养殖的绿色发展。
 
  “深水网箱安全高效养殖技术”技术依托单位南海所,集成网箱安全设计、鱼类安全养殖、工程化养殖投喂、网衣自动化清洗、渔获高效起捕和信息化监测等核心及配套技术,技术安全性高、实用性好、操作便利,养殖鱼类品质优良,成活率高。近3年推广深远海重力式网箱及桁架网箱1300余套,建立示范基地10余个,经受住202411号超强台风“摩羯”考验。
 
  “深远海陆海接力养殖技术”技术依托单位黄海所,研发了“陆基工厂化车间/近岸小网箱+深海坐底式智能网箱/工程化围栏/桁架式网箱/养殖工船”接力养殖模式。已在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深远海养殖区应用,覆盖重力式深水网箱5000口以上、深远海大型养殖设施达50余台套,示范水体达1000万立方米以上,有力支撑了深远海大型设施陆海接力养殖新业态的持续发展。
 
  “十四五”以来,中国水科院积极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及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主责主业,围绕大口黑鲈、凡纳滨对虾、福瑞鲤、虹鳟等核心品种强化全产业链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制定细化推广方案并严格落实,虹鳟“水科1号”良种覆盖率大幅提升,三倍体虹鳟实现入海养殖成功;斑节对虾“南海1号”和“南海2号”年均推广苗种8000万余尾,与省级良种场等企业合作推广良种虾苗17亿尾以上;突破低脂速生草鱼新品系培育重要技术,累计繁育优质水花苗种6.4亿尾。加强先进养殖技术集成推广,统筹兼顾养殖生产与环境保护,创新池塘的高效综合利用、绿色健康养殖和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持续在泰来县打造“寒地稻渔种养”示范工程,年度培育寒地小龙虾优质苗种500万尾,稻虾综合种养面积3000余亩,经济效益提升50%以上;升级“国信2—1号”系列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工船160多项技术,有效提升产能和自动化水平45%,养殖决策智能化替代率达30%。
 
  下一步,中国水科院将通过“一所一品一业”设计和技术集成,进一步集中资源、集成成果加强全链条的中试与示范,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的低成本、高价值的技术模式,科技支撑渔业高质量发展,加速渔业现代化进程。



日期:2025-07-29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