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亚的斯亚贝巴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农发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基会)、世界粮食计划署(粮食署)和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今天在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第二届联合国粮食体系峰会阶段成果总结推进大会期间发布《2025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
报告估算显示,2024年全球约有6.73亿人挣扎在饥饿线上,饥饿人口比例降至8.2%,延续了2023年(8.5%)和2022年(8.7%)的稳步下降趋势。然而,全球饥饿形势喜忧参半,总体向好难掩地区困境,非洲大部分次区域与西亚地区饥饿状况仍持续加剧。
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饥饿人口规模在6.38亿至7.2亿之间。根据点估计法*测算,全球有6.73亿饥饿人口,较2023年减少1500万,较2022年减少2200万。
尽管这一下降趋势值得肯定,但最新估算数据仍高于新冠疫情前水平,近年来食品价格高通胀正是造成粮食安全形势复苏乏力的关键因素。
南亚和拉丁美洲地区表现尤为亮眼。亚洲食物不足发生率由2022年的7.9%降至2024年的6.7%,对应3.23亿人口。此外,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区域食物不足发生率由2020年6.1%的峰值降至2024年的5.1%,对应3400万人口。
遗憾的是,这一积极态势与非洲和西亚地区饥饿状况持续攀升形成强烈反差,特别是诸多长期深陷粮食危机的国家,形势愈发严峻。2024年,非洲饥饿人口比例突破20%,3.07亿人食不果腹;西亚地区同样不容乐观,约有12.7%的人口(超过3900万)遭受饥饿。
据预测,2030年全世界将有5.12亿人面临长期食物不足问题,其中非洲人口占近60%。面对这一系列严峻数据,五家联合国专门机构郑重警示,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SDG 2)提出的“零饥饿”愿景,仍任重而道远。
营养指标进展监测
作为反映调查对象在一年中特定时期获取充足食物困难程度的指标,2023至2024年间全球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发生率由28.4%小幅降至28.0%,但受影响人口基数依然庞大,多达23亿。这一数字较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前)高出3.35亿,较2015年(《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获通过)新增6.83亿;
作为儿童营养核心指标,五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发生率由2012年的26.4%降至2024年的23.2%,反映出全球儿童营养状况的持续改善态势;
儿童超重发生率(2012年5.3%,2024年5.5%)和儿童消瘦发生率(2012年7.4%,2024年6.6%)总体保持稳定;
6月龄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由2012年的37.0%大幅升至2023年的47.8%,反映出公众对其健康效益的认知不断深化;
成人肥胖率由2012年的12.1%升至2022年的15.8%;
最新数据显示,全球15至49岁女性贫血率由2012年的27.6%升至2023年的30.7%;
根据报告首次采用的一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估算,全球6至23月龄婴幼儿仅三分之一达到最低膳食多样性标准;相比之下,15至49岁女性达标率高达三分之二。
食品价格通胀:成因、影响与对策
《2025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系统揭示2021至2023年间食品价格飙升的深层动因及连锁反应,并重点评估其对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的深远影响。
报告强调,新冠疫情期间各国以大规模财政刺激与货币宽松为主的政策应对措施,叠加乌克兰战争和极端天气事件影响,共同推动近来通胀压力持续上行。
食品价格通胀已严重制约后疫情时代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水平回升。自2020年起,全球食品价格通胀始终高于整体通胀水平。2023年1月,两者差值创下历史峰值,当月食品价格通胀率攀升至13.6%,较8.5%的整体通胀率高出5.1个百分点。
面对食品价格持续上涨,低收入国家首当其冲,遭受严重冲击。2020年12月至2023年初,全球食品价格通胀率中位数由2.3%飙升至13.6%;反观低收入国家,通胀压力更为严峻,2023年5月一度触及30%的峰值。
在全球食品价格持续走高的背景下,无力负担健康膳食的人口总量由2019年的27.6亿降至2024年的26亿。然而,这种改善呈现不均衡特征。在低收入国家,健康膳食成本涨幅显著超越较高收入国家,导致无力负担健康膳食的人数由2019年的4.64亿增至2024年的5.45亿。在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不含印度),此类人口规模五年间由2019年的7.91亿增至8.69亿。
针对食品价格通胀问题,报告建议采取多维度政策组合拳,包括精准采取限时财政举措,例如社会保护计划,保障弱势家庭生计;出台公信力强、透明度高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胀压力;布局农业粮食科技研发、运输与生产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领域战略性投资,提升生产效率和产业韧性。
五家机构负责人表态
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指出:“全球饥饿率连年下降,令人倍感振奋,但我们既要看到来之不易的成绩,更要清醒认识到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矛盾。《2025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向我们敲响警钟:国际社会亟需全面提升行动力度,确保人人都能吃得饱、吃得安全、吃得营养。为此,我们必须携手各国政府、各级组织和基层社区,创新工作模式,针对脆弱群体面临的特殊困境实施专项援助,并深入饥饿顽疾久治不绝的地区实施精准帮扶。”
农发基金总裁阿尔瓦罗·拉里奥指出:“面对当下食品价格持续上涨与全球价值链断裂的双重压力,我们更要投资农村未来,推动农业转型。这类投资不仅是保障粮食和营养安全的基石,更是维护全球稳定的要务。”
儿基会执行主任凯瑟琳·拉塞尔指出: “每个儿童都应当享有茁壮成长的机会。然而,全球有超过1.9亿五岁以下儿童面临食物不足问题,这可能对其身心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剥夺其充分实现自身潜能的机会。《2025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强调,迫切亟需为世界上最年幼、最弱势的儿童采取行动,因为不断上涨的食品价格可能导致亿万家庭营养不安全状况恶化。我们必须与各国政府、私营部门和社区合作,确保弱势家庭能够获得负担得起且营养充足的食物,满足儿童的发育需求。这包括加强社会保护计划,向父母宣传当地生产的儿童营养食品,包括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因为母乳喂养是婴儿生命的最佳开端。”
粮食署执行干事辛迪·麦凯恩指出:“饥饿水平居高不下,令人担忧,但解决饥饿问题所需的资金却在减少。去年,粮食署向1.24亿人提供了拯救生命的粮食援助。今年,粮食署资金量削减近40%,这意味着数千万人将失去我们提供的重要生命线。虽然粮食不安全总体发生率小幅下降令人欣喜,但持续未能向处境困难人们提供关键援助,将很快抹去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并给世界动荡地区带来进一步不稳定因素。”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指出:“近年来,世界在减少发育迟缓和支持纯母乳喂养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但要让亿万人口摆脱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负担,仍然任重道远。这份报告介绍的有关情况令人鼓舞,但同时突出了短板、掉队群体以及为确保人人享有健康和营养膳食我们必须在哪些方面再接再厉。”
*点估值是基于给定的待估信息,在所有可能取值范围内概率密度最高的特定数值。
相关链接:
《2025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英文版).pdf
《2025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中文概要).pdf
历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
https://www.fao.org/publications/home/fao-flagship-publications/the-state-of-food-security-and-nutrition-in-the-world/zh
日期:202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