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积极运用全链条监管理念,聚焦农村地区假冒伪劣食品治理,以一条普通举报线索为切口,最终实现对销售端、生产端多重违法行为的全链条打击,彰显了“小线索撬动大监管”的治理效能。
2025年4月,高邮市市场监管局依据举报线索,对当地两家食品销售企业展开突击检查,由此揭开了一起覆盖生产、销售全链条的虾仁违法案件。监管部门顺藤摸瓜,不仅对销售端的违法行为予以处罚,更追溯至源头生产企业,形成强大震慑。此后,当地以该案为契机,开展虾仁行业专项整治,推动产业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
01
从举报线索切入,揭开全链条违法黑幕
2025年4月1日,高邮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根据举报,前往扬州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高邮市某商贸有限公司的共同经营场所进行检查。现场查处无标签免浆虾仁3645盒,同时发现用于“好评返现”的“征集买家秀”小卡片,卡片上明确标注 “晒心得、或视频得1元现金”。
经查,两家企业联合运营网店期间,存在多项违法行为:125盒免浆虾仁使用错误商品条码,其实际生产商为扬州某食品有限公司,条码却对应着高邮某水产食品有限公司;50盒虾仁张贴虚假标签,将实际生产商高邮市某水产有限公司伪称为兴化市某食品有限公司;925盒虾仁篡改生产日期,把3月1日和3月24日的生产批次标注为3月31日;此外,还通过“好评返现”完成21笔交易,涉嫌虚假宣传。
02
依法严厉惩处,产销两端均受处罚
根据调查结果,两家销售企业的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规定。其中,扬州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被罚款19553.78元,违法所得286.52元被没收;高邮市某商贸有限公司被罚款22945元,772.24元违法所得被没收。
该案查办中,监管部门并未止步于对销售端的处罚,而是循线追踪至供货源头,对三家生产企业立案调查。高邮市某食品有限公司因生产经营无标签虾仁,被罚款15264元;扬州某食品有限公司存在无标签生产及商品条码违规问题,被罚款77600元,525元违法所得被没收;高邮市某水产有限公司因生产无标签虾仁,被罚款33600元,50元违法所得被没收。
03
直面难题,新业态监管面临挑战
高邮市场监管部门发现,此次案件暴露出当地虾仁产业存在的深层问题。作为高邮的农业特色产业,当地27家虾仁生产企业多由家庭作坊升级而来,企业负责人多为农民或个体经营者,管理能力较弱,安全与规范意识不足。
部分企业借助淘宝、微信小程序、网络直播等新业态销售产品。这些业态凭借经营灵活、跨区域、数据更新快等特点,使得违法违规行为更趋隐蔽化、网络化,部分潜在风险游离于监管之外,给食品安全监管增加了复杂因素。
04
多措并举,专项整治重塑行业生态
为彻底根治虾仁行业乱象,高邮市市场监管部门举一反三,在全市开展专项整治,通过四大举措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全面排查隐患:聚焦生产、流通、餐饮全链条,开展“穿透式”检查,重点核查经营场所卫生、原辅料及成品进货查验、产品标签标示等情况。累计检查34家单位,发现17个问题,下达3份整改通知书,消除风险盲区。
强化执法震慑:组织35批次虾仁及相关制品专项抽检,结果全部合格。健全“监检联动”机制,对抽检不合格、投诉集中的企业重点执法,已立案查处8起案件,罚没近20万元,形成高压态势。
健全长效机制:指导企业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开展全覆盖专题培训,签署《食品安全风险告知书》,提升行业自律水平。
构建共治格局:通过“检查+普法”“案例警示”等方式普及《食品安全法》,发放宣传资料30余份,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推动“企业自律、群众监督、社会共治”。
05
案件启示,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借鉴
此次全链条查处案件,以一条举报线索撬动大范围监管,彰显了“小线索推动大治理”的成效。案件中,销售端的虚假标签、虚假宣传与生产端的无标签、条码违规形成违法链条,既反映出产业升级中的规范化滞后的问题,也凸显了新业态下的监管挑战,为食品安全治理带来多重启示:
一是需强化全链条监管,构建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的闭环机制。本案突破分段监管局限,实现终端到源头的逆向追踪,证明只有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精准打击每个节点的违法行为,才能阻断问题产品流通,防控安全风险。
二是要平衡新业态发展与规范经营。面对涉案企业利用网络平台和新型营销手段的违法情形,监管需在包容创新的同时坚守安全底线,运用智慧监管提升识别打击能力,引导经营者在法律框架内开展经营。
三是应拓展多元化共治模式。通过严打震慑、教育培训、技术帮扶等组合拳,达到“查办一案、震慑一片、教育一业”的效果,推动虾仁产业提质升级,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经过专项整治,高邮市虾仁生产销售行业面貌焕然一新,管理水平与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为特色农产品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范本。
日期: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