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么多的卫生规范标准都对更衣室有所要求呢?
这是因为更衣室是连接外界与生产区的缓冲区,其主要的作用是便于工作人员在进入生产车间之前,更换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等工作装备,对手部、鞋底进行有效消毒杀菌处理。
更衣室的目地在于保证工作人员进入生产车间时,个人卫生能达到一定要求,不会对车间带来卫生隐患。
更衣室的设置要求
通过对各类法规标准的查询,我们认为通用的更衣室要求为:
1、与加工人员数量相适宜,与车间相连的独立区域。
2、必要时,要为在清洁区和准清洁区作业的加工人员分别设置更衣间,并将其出入各自工作区的通道分开。
3、良好的采光,亮度适宜,保持清洁卫生。
4、保持通风排气,空气干燥,防止发霉或湿度过大微生物繁殖。不得对车间造成潜在的污染风险——空气、微生物、异物等(设计、卫生程度)。
5、鞋服存放:个人衣物、鞋要与工作服、靴分开放置;挂衣架应使挂上去的工作服与墙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与墙壁贴碰;个人用品柜,鞋柜,材质符合食品卫生要求(浅色不渗漏不吸附耐腐蚀,易清洗消毒)
建议:
※ 设个人物品柜(也可设立于更衣室外),便于存放手机、钥匙等个人用品;
※ 更衣室内设水鞋柜/架和拖鞋柜/架,换鞋间设便鞋柜/架和拖鞋柜/架;
※ 工作服可采用挂衣架或衣柜,便服可以使用衣柜,也可以采用挂衣架;
※ 便服和工作服要分区域存放。
6、更衣室内在显眼处标识明确的更衣程序。有穿衣镜,便于进行自查。
7、室内通过安装紫外灯、臭氧发生器、空气消毒机等对室内的空气和工作服进行灭菌消毒。
更衣室布局
更衣室布局的好坏关系到更衣室发挥卫生及缓冲作用的大小,若更衣室各功能区布局不合理,将无法保障工作人员的个人卫生,更衣室将形同虚设,甚至会影响生产车间的卫生状况。
一般要设置两套甚至更多的更衣室,用于区分车间的不同分区。
工作人员由换鞋区进入更衣区,完成更衣消毒等基本操作后,进入洗手消毒件后再进入不同的生产车间。
对生产环境要求比较严格的食品生产企业,可在更衣室出口处安装风淋装置,工作人员通过风淋后方可进入车间。
从低洁净度等级区的到较高洁净度等级区作业区时需要设置二更。二次更衣主要是为了保护产品,为了防止交叉污染,空气的流动、人流、物流的方向都应该是由高洁净区向低洁净区。
更衣室设置
不同的更衣室布局,会配套不同的设施。为满足工作人员卫生需要,基本包括:
更衣室应配备洗手液、洗手池、自动感应水龙头、自动感应干手器、自动感应酒精消毒器
更衣柜、双面鞋架、衣挂、紫外杀菌灯等设施,衣柜为存放工作人员私人衣服。
衣挂专用于放置工作服。
更衣室的日常维护
更衣室每天应至少安排半小时进行紫外灯照射或臭氧杀菌,杀菌时间应安排在下班后或无人时。
定期对更衣区进行醋熏等有效的防护措施,定期对工作服、帽、鞋进行清洗,太阳爆晒。定期使用酒精浸湿的干净抹布对衣柜、鞋柜等进行抹擦。
及时更换洗手液、消毒水。洗手液、消毒水的浓度应符合要求,不得对皮肤、衣服造成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