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床草提取物【英文名】Creeping Rostellularia Herb 【拉丁名】Herba Rostellulariae Rostellularia procumbens (L.)Nees 【别名】爵卿,香苏,赤眼老母
草,赤眼,小青草,睛蜒草,苍蝇翅,鼠尾红,瓦子草,五累草,六角仙草,观音草,洛积草,肝火草,倒花草,山苏麻,四季青,炸猛腿,野万年青,毛泽兰,屈胶仔,麦穗红,六角英,大鸭草,六方府积草,蛇食草,水竹笋,麦穗癀,鼠尾癀,阴牛郎 【名称考证】爵卿(《吴普本草》)、香苏(《别录》)、赤眼老母草(《唐本草》)、赤眼(《品汇精要》)、小青草(《百草镜》)、睛蜒草、苍蝇翅(《纲目拾遗》)、鼠尾红(《台湾植物名录》)、瓦子草(《中国药植志》)、五累草(《南京民间药草》)、六角仙草(《福建民间草药》)、观音草、洛积草、肝火草、倒花草(《江西民间草药》)、 山苏麻(《贵州民间药物》)、四季青、炸猛腿(《浙江民间草药》)、野万年青、毛泽兰(名四川中药志》)、屈胶仔、麦穗红 (《闽东本草》)、六角英、大鸭草(广州《常用中草药手册》)、六方府积草(名江西草药》)、蛇食草、水竹笋(《上海常用中草药》)、麦穗癀、鼠尾癀(《福建中草药》)、阴牛郎(〈江苏药材志》) 【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爵床科植物 【药用部位】爵床的全草。 【性味归经】咸辛,寒。①《本经》: 咸,寒。”②《别录》: “无毒。”③《纲目》: “微辛。”入胆、肝、脾三经;《闽东本草》: “入肝、胆二经。” 【炮制方法】采得后,除去泥土、杂质等,鲜用;或晒干用。 【资源分布】分布山东、浙江、江苏、江西、湖北、四川、云南、广东、福建及台湾等地。
责权声明:
①本版块的所有文章及图片均为客户自行编辑,其版权为客户所有,客户需保证其编辑的文章及图片均无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如被第三方维权,由客户承担全部责任;
② 本网站仅为展示平台,如要转载,请与我网站联系协助获得授权;
③发布内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网站进行删除。
※ 联系电话:400-854-6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