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台背景和意义
《海南自由贸易港禁止、限制进出口货物、物品清单》(以下简称《禁限清单》)已于2025年7月23日正式对外发布,自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之日起施行。根据《禁限清单》要求,海南省牵头起草配套文件《海南自由贸易港执行例外措施进口货物的监管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监管办法》),明确《禁限清单》放宽的两类货物相关业务的组织程序和监管要求,确保政策既能顺利实施,又能有效防范风险。
二、主要内容
《监管办法》共分为6部分内容,分别是总则、管理对象、对在“一线”取消进口许可证管理货物的管理、对开展“两头在外”保税维修业务的管理、综合监管、附则。
第一部分,总则。主要明确本办法的适用范围。
第二部分,管理对象。执行例外措施的进口货物分为在“一线”取消进口许可证管理货物(以下简称“放宽许可证管理货物”)和允许开展“两头在外”保税维修货物(以下简称“保税维修货物”),两类货物均实施清单管理,清单为《禁限清单》中的《海南自由贸易港货物进口例外措施》。
第三部分,对在“一线”取消进口许可证管理货物的管理。明确放宽许可证管理货物仅限最终用户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生产自用,不得在岛内流转或转卖内地。对放宽许可证管理货物采取海关查验、电子账册管理、不定期核查等方式实施全流程监管。
第四部分,对开展“两头在外”保税维修业务的管理。对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和《禁限清单》放宽的保税维修业务的适用要求分别进行阐述。一是明确企业开展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内维修业务,按现行规定执行。二是对《禁限清单》放宽的保税维修业务的实施主体条件、项目申报流程和要求、暂停和终止情形等作出明确规定。
第五部分,综合监管。主要明确省级商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直属海关的有关职责和协同方式。
第六部分,附则。主要明确《监管办法》施行的时间。
三、主要特点
1.对部分进口货物管理作出开放安排。当前我国实施进口许可证管理货物共119个(根据商务部海关总署2024年第66号公告《进口许可证管理货物目录(2025年)》),其中消耗臭氧层物质45个,旧机电产品74个。综合考虑环保、安全和监管风险等因素,除消耗臭氧层物质以及旧船舶、苯胺印刷机、硒鼓、X射线管等部分货物外,对其余60个旧机电产品自海南自由贸易港“一线”进口取消许可证管理,覆盖约80%的旧机电产品,主要涉及医疗、工程、印刷、农业、电力、焊接等商品,能为生产型企业生产自用提供便利。这是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扩大边境上开放的举措,体现由边境上管理向边境后管理转变,符合非关税贸易措施改革的方向。
2.强化了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展“两头在外”保税维修政策的优势。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对海南自由贸易港保税维修业务的支持力度,使我省的保税维修政策优于全国其他地区。一是在适用范围上,海南自由贸易港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均可开展“两头在外”保税维修业务;二是在维修品类上,相关企业可同时开展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和《禁限清单》放宽的保税维修业务,未来可形成政策优势,有力促进外贸新业态发展;三是在评估程序上,海南自由贸易港内企业开展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和《禁限清单》放宽的保税维修业务,由海南省自行评估后开展,无需报国家部委,进一步精简了评估程序。
四、业务申报流程
(一)在“一线”取消进口许可证管理货物申报流程:报关准备(采购合同、装运前检验报告、最终用途承诺书等)→货物报关(海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海关查验(口岸查验、到货查验等)→电子账册管理→日常核查→解除监管(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损毁、灭失以及长期使用后报废或不再具有价值等情形,可向海关申请解除监管)。
(二)“两头在外”保税维修业务申报流程:企业向所在地市县商务主管部门申请→市县初核→省级复核→省政府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