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网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四川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5—2028年)》的通知 (川农发〔2025〕20号)

   2025-09-10 869
核心提示: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智慧农业的决策部署,推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实施方案》落地落实,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各市(州)、县(市、区)农业(农牧)农村局:

现将《四川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5—2028年)》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9月5日

四川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5—2028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智慧农业的决策部署,推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实施方案》落地落实,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聚焦智慧农业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瞄准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树立大食物观,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以推进物联网、卫星遥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为主线,以推进农业数字化、智能化为重点,以农业生产技术赋能、数据驱动、模式创新、示范引领为实践路径,全面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农村管理服务效能,加快推进四川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5年,全面启动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智慧农业重点领域拓展、智慧农业发展创新应用3大行动10项重点任务,积极探索智慧农(牧、渔)场建设模式。到2028年,全省建成高水平智慧农场200个、智慧牧场50个、智慧渔场20个,智慧农业管理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助推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先行先试地区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基本实现,全域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的机制路径基本成熟,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1.打造省级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按照“统分结合、共建共享、主辅联动”原则,在省数字政府整体架构下推动四川天府粮仓数字中心建设,加快构建省级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打造省级数据管理服务节点,健全农业农村数据管理制度,制定完善数据分类分级规范、数据资源目录和共享制度,实现统一的数据采集、汇聚治理、分析决策等功能应用,建设农业农村高质量数据集,创新研发数据产品和服务。推动省级部门协调联动,实现横纵数据交换共享,纵向向上链接农业农村部,向下汇聚市、县涉农基础数据资源,横向连通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统计、测绘、气象等部门数据资源,有效降低数据使用成本。

2.构建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统筹用好全省耕地、林地、园地“三图合一”等现有资源,融合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地面物联网传感等监测数据,绘制全省统一的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建设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承包地、宅基地、土壤普查等专题图层,为每块地建立数字档案,推动粮油种植、设施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各类产业专题数据上图入库。鼓励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各类主体依托用地“一张图”,开发耕地种植用途管控、防灾减灾、生产托管、农机精准作业等各类应用。

3.提升智慧农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省内农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吸纳国内外从事先进技术研发和高科技领域工作的人才,推动构建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平台。培育智慧农业领域科技领军企业,集聚创新资源,推进智慧农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推动卫星遥感赋能、人工智能惠农发展,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分析、卫星遥感等技术在农业科研、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领域融合应用。聚焦现代设施农业和智能农机装备领域技术短板弱项,加强基础性、关键性、前沿性技术的科研创新和应用推广。

(二)智慧农业重点领域拓展行动

4.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聚焦全省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集成推广一批大面积单产提升的数字化种植技术方案。重点推进农情信息化体系建设和防灾减灾能力提升,逐步建立省、市、县三级农情信息化自动收集、传输、分析系统,推动智慧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因地制宜推进水肥一体化智慧管控设施等数字农田网络建设,加快农业小气候站建设,完善田间气象、作物长势、土壤墒情、病虫害等监测预警网络,形成覆盖全域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农事服务中心拓展智慧农业服务,为小农户等经营主体提供贯穿全生产周期的农事指导、市场信息、防灾减灾等各类信息服务。

5.培育一批智慧农(牧、渔)场。按照创新驱动、多方参与、数智赋能、产业升级的原则,推动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川西北地区因地制宜建设多样化的智慧农(牧、渔)场,实施农(牧、渔)场智慧赋能计划,汇聚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市场主体等多方资源力量,重点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数字技术装备的系统集成和综合运用,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6.加强国产智能农机装备研发。提升“天府良机”装备科研、制造、服务能力,加大农业领域传感器、芯片、算法、模型等攻关,支持农业机器人、智慧灌溉等领域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加快智能农机林机和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等研发应用。集成远程监控、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等技术,推动“农机+北斗”模式应用,实现基于北斗的农机自动驾驶、作业面积自动测量、作业轨迹全程监管。拓展农用无人机应用领域,打造一批低空飞行农业装备应用场景,推广农用无人机在农作物监测、病虫害防治、精准施肥等方面的应用。

7.加强育制种关键技术研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种业龙头企业协同攻关,加快“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转变,逐步实现定制设计育种,创新研发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种子智能设计育种技术,形成一批优质种质资源。支持万安实验室等种业创新平台建设,启动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成都粮油作物实验基地建设,推动各地建设数字化育苗中心。实施西南高效高产优质籼稻、优质抗病小麦新种质创制与应用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农业科技领军型企业建设,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

(三)智慧农业发展创新应用行动

8.推进智慧农业先行先试。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开展先行先试,支持建设主导产业突出、数字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的智慧农业引领区,培育一批智慧农业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推广服务等各类主体,探索智慧农业技术装备与不同场景相适配的集成熟化方案,重点在现代农业园区率先示范应用,引领全域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综合应用技术创新、人才引进、财税支持、金融服务等政策措施,形成省市联动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的机制路径。

9.推动现代农业园区数智化。依托国家级、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率先集成应用先进适宜的信息技术装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便捷生产、高效管理、辅助决策。推动粮油、经济作物类园区播种栽插、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割仓储等;畜禽、水产养殖类园区环境控制分析、自动饲喂、生理活动监测、疫病消长监测预警等关键环节数智化改造,逐步实现智能化管理、数字化分析和综合化服务。大力推广智能农机装备在现代农业园区应用,配套完善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数字化设施,持续提升园区基础设施水平。

10.拓展智慧农业大数据应用场景。开展智慧农业共性关键标准与通用技术规范制修订,建立贯通信息采集、分析决策、作业控制、智慧管理等各环节的智慧农业集成应用体系。加强农业区块链标准化研究,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农业资源监测、质量安全溯源、农村金融保险、透明供应链等方面的创新应用。以粮食生产监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防灾减灾、农机精准作业、农业行政执法等为重点,挖掘一批大数据应用场景,提高辅助决策支撑能力。

三、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农业农村与涉农数据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强化总体设计与统筹布局,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政策配套和工作力量保障。加大政策扶持,谋划实施智慧农业重大项目和工程,统筹中省市县各级财政资金,支持智慧农业能力条件建设与关键技术研发创新。鼓励各地探索“政府主导、企业赋能、主体投入”模式,健全技术、服务、金融等政策支持体系。加强总结交流,及时梳理工作成效,挖掘典型经验与创新模式,编发智慧农业优秀案例汇编,加强智慧农业专题培训,搭建多层次交流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推广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促进各方交流学习,推动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

附件:行动计划专栏

专栏1:打造省级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

01强化农业农村数字政府服务。按照“1+2+N”的模式,推动数字政府涉农应用场景建设,“1个平台”:省级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2个机制”:业务协同机制,涉农数据共享机制;“N个场景”: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天府畜牧等涉农应用场景。2025年,启动生猪、“一图管田”2个场景建设。到2028年,省级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全面建成,形成省级农业农村数据管理服务节点,累计建成7个以上数字政府涉农应用场景,数据使用成本显著降低,涉农政务服务效能明显提升。

02加强涉农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充分整合利用、汇聚归集土壤普查、高标准农田、撂荒耕地整治、现代农业园区等数据,推进涉农领域数据资源应用。2025年,形成农业农村数据资源汇聚清单,逐步整合农业农村信息系统,实现数据汇聚动态更新。到2028年,形成农业农村系统数据资源交换共享体系,实现与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市(州)农业农村政务信息化系统互联互通,涉农业务和数据协同联动。

专栏2:构建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

01耕地种植“一张图”。推动建设耕地、高标准农田、土壤普查等专题图层,重点解决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数字底图支撑不足的问题,实现耕地资源精细化管理。2025年,初步搭建高标准农田“一图管田”监管平台,率先在成都市、自贡市、攀枝花市、绵阳市、眉山市、宜宾市、阿坝州7个市(州)开展试点应用。依托四川农业信贷直通车等平台,推动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精准投保,实现全省176个涉农县全覆盖。到2028年,高标准农田全部实现数字化管控,分区域、分品种推进主要粮油作物遥感监测数字化,实现粮油大县天空地一体化遥感监测全覆盖。

02畜禽养殖“一张图”。推动建设生猪、牛、羊、鸡、鸭、兔等专题图层,实现养殖主体、品类、存栏/出栏数量、市场信息等上图入库,为智能辅助决策提供底图数据支撑。2025年,启动智慧生猪监管服务平台建设,构建生猪养殖信息专题图层。到2028年,实现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化养殖场信息全部上图入库,提高畜禽养殖数字化管理能力。

03水产养殖“一张图”。推动天府鱼子酱、川南早虾、内资鲶鱼鮰鱼白乌鱼等省级产业集群建设,推动鲟鱼、鲶鱼、鲈鱼、白乌鱼等水产养殖数字化改造升级,实现水产养殖主体、品类、产量等信息上图入库。2025年,推动水产养殖大县开展专题图层建设,大力提升数字化管理能力。到2028年,规模化水产养殖场全部上图入库,实现水产养殖数字化管理。

专栏3:提升智慧农业技术创新能力

01加强科技创新协同攻关。推动与电子科大、川大、川农大、省农科院、中国农科院都市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选育、作物生长、动物行为和体征识别、生产管理决策、设施环境多因素联动调控等基础模型算法,以及智能育种、饲料配方、农场管理等通用软件工具或者软件服务。2025年,开展不少于5个省级软课题研究,重点解决农业物联网传感、智能农机装备、信息化系统等领域短板弱项,大力推广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到2028年,累计开展20个以上软课题研究,形成一批产学研用科技创新成果。

02推动科技成果示范应用。培育一批全国智慧农业建设典型案例、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项目。2025年,农业农村会同发改等部门推动建设2个省级现代农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发布5个以上“数据要素×”现代农业典型案例。到2028年,累计开展20个以上软课题研究,形成一批产学研用科技创新成果。遴选一批智慧农业主推技术,在粮油、畜牧、水产等领域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培育形成一批应用典型。

专栏4: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

粮油作物单产提升数字化方案。推动农情信息化体系和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天府粮仓·百县千片”等项目中,建设一批农田小气候观测站,开展农业气象数字化场景应用,配套实施作物长势、土壤墒情、病虫害等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开展数据驱动“水肥一体化+”应用,精确定量化播种和施肥,提升合理密植水平。2025年,初步构建数字化种植技术体系,在36个县建设农业小气候站,引入无人机和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手段,建设天地空一体化的现代农业气象信息、灾情调查信息、灾后恢复信息等综合数字信息网络;在13个县开展水肥一体化智慧管控设施建设,大豆、玉米等旱地作物覆盖面积达54万亩。到2028年,累计在66个县建成农业小气候站;40个县建成水肥一体化智慧管控设施,覆盖面积达到165万亩,主要粮油作物的数字化种植技术方案基本成熟,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取得显著成效。

专栏5:培育一批智慧农(牧、渔)场

01智慧农场。重点应用环境监测调控、水肥药精准管理、无人巡检运输、智能农机等技术装备,推动大田种植、设施种植等智慧农场建设。2025年,推动粮油作物、经济作物等设施农业生产数字化改造升级,开展设施蔬菜、设施中药材等植物工厂试点,建设1个智能化设施种植项目,推进茶叶、泡菜、中药材等农产品加工企业设施设备数字化改造,实施数转智改项目5个。到2028年,力争建设200个以上智慧农场。

02智慧牧场。重点应用个体体征监测管理、环境精准调控、自动巡检消杀、疾病智能诊断、精准配方饲喂、自动采集清污、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技术装备。2025年,以畜牧生猪、牛、羊、禽等为抓手,在德阳市旌阳区、三台县、南部县、红原县、平昌县建设5个智慧牧场,探索畜禽个体体征监测管理、环境精准调控、疾病智能诊断、精准配方饲喂等数字化监管模式。到2028年,力争建设50个以上智慧牧场。

03智慧渔场。重点应用环境和水质监测、自动增氧、智能巡检、智能投饲、个体行为观测、鱼病智能诊断、分级计数等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工厂化循环水、陆基设施循环水、圈桶养殖等设施渔业养殖模式。2025年,以天府鱼子酱、川南早虾、内资鲶鱼鮰鱼白乌鱼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在内江市市中区、隆昌市、兴文县、天全县、荥经县建设5个智慧渔场,新增养殖水体5万立方米,推动构建养殖环境测控体系、养殖对象信息监测体系、智慧渔场管理平台。到2028年,力争建设20个以上智慧渔场。

专栏6:加强国产智能农机装备研发

国产化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实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攻坚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农机装备融合,重点研发适合丘陵山区的辅助驾驶拖拉机、智能播种机、农用无人机等装备。2025年,建设省级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50个,推动农用自动驾驶、智能播种、智能采摘等先进技术应用,促进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4—6个百分点。完成2.6万台存量信息终端升级为单北斗系统,开展自走式电动玉米播种机、AD300智数倍水稻栽插系统的中试熟化。建设农业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场景20个。到2028年,建成200个以上省级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打造10个西部领先的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耕种收环节农机装备配置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信息化监测设备占比达60%以上。建成3个以上无人作业试验区,形成农业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场景100个。全省农用无人机保有量达到15000台以上,新培育持证农用无人机操控员5000人以上。

专栏7:加强育制种关键技术研究

推进天府种业发展。深入推进川种振兴,实施制种基地大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围绕水稻、玉米、油菜等核心种源创制,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提升育制种数字化水平。2025年,持续推进国家级制种大县和国省级畜禽核心育种场建设,建设邛崃粮油、三台生猪、彭州蔬菜3个区域育种创新中心,培育“育繁推”一体化创新联合体3个以上。到2028年,建成畜禽种业大数据分析与服务平台。累计建成畜禽核心育种场5个、区域性种公猪站10个,区域育种创新中心12个、“育繁推”一体化创新联合体10个,“精确育种”能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专栏8:推进智慧农业先行先试

建设智慧农业引领区。重点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鼓励成都市、遂宁市、南充市、眉山市等地探索智慧农业引领区建设模式,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数智化示范样板。2025年,支持成都“智慧蓉城农业农村城运分中心”、德阳“神农口袋”等建设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产业大脑”。到2028年,力争建成1—3个智慧农业引领区,培育50家以上数字农业工厂、未来农场,形成一批标准规范,研发推广一批成熟适用的智慧农业软硬件产品。

专栏9:推动现代农业园区数智化

提升现代农业园区数智化水平。推动2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77个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农业全产业链数智化转型,分产业、分品种推进园区物联网传感、国产智能农机装备、智能设计育种技术等推广应用。2025年,针对粮油、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类园区,实施农业数智化改造工程,首批在成都市、绵阳市、南充市、遂宁市、达州市等地选择5个现代农业园区(国家级1个、省星级4个),启动数智化改造升级工作,重点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装备,打造形成一批生产效益好、西部技术水平领先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到2028年,累计完成50个(国家级10个、省星级40个)现代农业园区数智化改造升级,打造形成川粮油、川猪、川种、川果、川渔等10个以上信息技术水平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园区。

专栏10:拓展智慧农业大数据应用场景

打造智慧农业大数据应用场景。推动高标准农田、生猪、牛羊、特色产业建圈强链、智慧渔政等数字化管理场景建设。2025年,选取生猪、牛羊养殖大县开展数字化管理场景建设试点,支持阿坝州推广应用红原牦牛智慧监管模式,推动德阳市旌阳区、三台县、南部县建设生猪智慧监管大数据应用场景。建成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到2028年,全面建成覆盖低空经济、社会化服务、质量安全等领域的智慧农业大数据应用体系,形成5个以上国内领先的典型场景,打造西部智慧农业数据应用高地。




 
地区: 四川
标签: 农业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法规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