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加工厂中,设备清洗与消毒是保障食品安全、避免交叉污染以及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设备清洗不仅要确保彻底去除食品残留物和微生物,还要确保设备在清洗过程中不受损坏,并保持长期有效的运行。
本章将详细介绍常见加工设备的清洗要求、自动化与手动清洗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设备的高效清洗与消毒方法,以及清洗效果检测与验证。
一、常见加工设备的清洗要求
不同类型的加工设备由于其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不同,清洗要求也有所差异。以下是几种常见设备的清洗要求:
1.1 切割机
切割机是食品加工中常见的设备,用于对食品原料进行切割或分割。切割机的清洗要求如下:
食品残留物清除:切割机的刀具、切割板和进料口等部位容易积聚食品残渣,特别是油脂、肉类碎屑等,需要彻底清除。
消毒:切割机刀具和接触食材的表面需进行消毒,使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如乔优公司季铵盐消毒剂进行泡沫覆盖,确保去除微生物。
拆卸清洗:由于切割机的刀具和部件有较多的难以清洁的细小缝隙,通常需要拆卸部分部件,如刀片和底板进行单独清洗。
防锈处理:刀具和机械部件清洗后需要进行干燥处理,避免残留水分导致锈蚀。
1.2 搅拌机
搅拌机常用于将不同的原料混合成一个均匀的混合物,如面粉、调味料、肉馅等。搅拌机的清洗要求如下:
去除粘附物:搅拌桶和搅拌桨上可能会粘附油脂、糖浆、粉末等残留物,需要使用温水和适当的清洁剂清洗。
防止交叉污染:搅拌机的不同配件(如搅拌桨、混合桶等)在清洗时需要进行彻底清洗,避免交叉污染。
设备拆卸与清洗:清洗搅拌机时应拆卸搅拌器和盖子,防止污物隐藏在难以清洁的缝隙中。
深度消毒:搅拌机与食品直接接触的部分需要进行消毒,常使用符合标准的季铵盐消毒液进行全面泡沫覆盖。
1.3 灌装机
灌装机用于将液体或半液体食品(如饮料、酱料、汤料等)灌装到瓶或罐中。灌装机的清洗要求如下:
彻底清洁灌装头与管道:灌装机的灌装头和管道部分容易积聚食品残渣和黏性物质,因此需要使用高压水流清洗,并确保管道内没有残留物。
消毒处理:灌装机的接触部位,如灌装头、瓶口接触处等,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微生物污染。
去除油脂与污垢:灌装机的外部以及其他设备表面可能会有油脂污垢,需要进行清洗。
1.4 其他设备
此外,其他常见设备,如切片机、灌注机、杀菌锅、包装机等,都有各自的清洗要求。设备的接触表面应尽量避免使用含有腐蚀性的清洁剂,通常采用中性清洁剂和无腐蚀性的消毒剂,并配合热水进行清洗,确保达到彻底清洁和消毒的效果。
二、自动化与手动清洗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2.1 自动化清洗设备
自动化清洗设备(如自动化清洗系统、CIP系统等)广泛应用于大型食品加工厂中,能够有效提高清洗效率和质量。其使用与维护要求如下:
清洗系统设置:CIP系统通常设有多个清洗环节,包括热水冲洗、清洁剂冲洗、消毒、热水冲洗等。系统应根据设备类型和清洗需求进行合理配置,确保每个环节的清洗时间、温度和压力均符合标准。
定期检测:自动化清洗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确保泵、管道、喷头等部件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影响清洗效果。
清洗剂管理:自动化清洗设备所使用的清洁剂需要定期检查,避免因清洁剂浓度过低而影响清洁效果。
系统维护与清洁:定期对CIP系统的管道和阀门进行清理和消毒,防止系统内部积累污垢,影响清洗效果。
2.2 手动清洗设备
手动清洗设备通常包括COP设备、刷子、清洁布等。手动清洗设备适用于一些大型型或难以自动化清洗的设备,使用和维护要求如下:
设备检查与清洁:手动清洗设备应定期检查,确保水枪、喷嘴等无堵塞,刷子和布料保持清洁。
使用安全:在进行手动清洗时,应使用合适的防护装备,如橡胶手套、护目镜等,以避免清洁剂或高压水流造成伤害。
及时更换损坏设备:对于长期使用后磨损的设备,如刷子等,应及时更换,确保清洗效果。
目前,泡沫清洗消毒系统(COP)是一种成熟的清洁解决方案,在一套设备上可切换高压水、泡沫清洗剂、消毒剂三种清洗介质,配合科学的清洗消毒工艺,可有效清洗各种有机、无机污垢,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屠宰、水产制品等行业。泡沫清洁效果好、清洗时间短、使用方便,可彻底解决肉类加工、水产制品等工厂的清洁卫生问题,保障最终产品的品质,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形象。
三、设备的高效清洗与消毒方法
3.1 清洗方法
热水清洗:使用温水或热水(温度一般为50℃-70℃)进行清洗,能够有效去除油脂、糖浆等污渍。热水清洗有助于清洁效果的提升。
高压水冲洗:高压水流能够有效冲刷设备表面和管道内的污物,特别适用于粘附性强的污垢。
酶类清洁剂:对于难以去除的食品残留物(如蛋白质、淀粉类物质),酶类清洁剂可以分解这些残留物,达到更好的清洁效果。
酸性与碱性清洁剂:对于水垢、矿物质沉积物等,可以使用酸性清洁剂(如硫酸、硝酸)进行清洗;对于油脂污渍,可以使用碱性清洁剂。
化学消毒:化学消毒使用杀菌剂,如季铵盐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醇类消毒剂等,能够有效杀灭设备表面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3.2 消毒方法
热水消毒:高温水流能够杀灭设备表面的绝大多数微生物,常用于设备表面的消毒处理。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能够有效杀灭空气中和设备表面残留的微生物,适用于清洁后作为补充消毒。
臭氧消毒:臭氧消毒适用于大面积的车间空气和设备表面,能够杀灭细菌和病毒,消毒效果强。
化学消毒剂:使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消毒剂对设备进行喷洒,常用的消毒剂包括含氯消毒剂、季铵盐等。
四、清洗效果检测与验证方法
确保清洗与消毒的有效性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清洗效果检测与验证方法包括:
4.1 可视检查
通过目视检查设备表面,确认是否有明显的污渍、油渍或其他残留物。如果可视上无明显污染,通常说明清洗较为彻底。
4.2 ATP荧光检测
ATP(腺苷三磷酸)荧光检测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清洗表面的ATP含量来评估清洗效果的快速方法。清洗不彻底时,表面ATP含量较高,表示残留物和微生物较多。
4.3 微生物检测
通过采样对设备表面进行微生物检测,分析表面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数量,判断清洗与消毒的效果。
4.4 化学试剂检测
通过使用指示剂检测设备表面是否有清洁剂残留,确保清洗剂的去除完全。
总结:
设备清洗与消毒工艺对于食品加工厂的食品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清洗要求和有效的消毒方法,可以确保设备不会成为污染源,同时保持设备的长期运行效能。
自动化与手动清洗设备的合理使用和维护、清洗效果的验证与检测,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科学的清洗流程,能够确保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受到微生物或化学物质的污染,从而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和消费者的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