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发酵罐灭菌效果验证方法(下)

   2025-07-08 网络核心提示: 三、微生物学验证:生物指示剂挑战试364
核心提示: 三、微生物学验证:生物指示剂挑战试验核心目标:通过定量接种耐热微生物孢子,验证灭菌工艺的致死能力(即杀灭对数)。1. 生……(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三、微生物学验证:生物指示剂挑战试验

核心目标:通过定量接种耐热微生物孢子,验证灭菌工艺的致死能力(即杀灭对数)。

1. 生物指示剂(BI)选择

- 菌种:

- 需氧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孢子,耐热性强(D值=1.53分钟@121℃),适用于湿热灭菌验证。

- 厌氧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孢子,更常用(D值=1.53分钟@121℃),适用于密封罐体灭菌。

- 孢子浓度:每支BI含1×101×10 CFU( colony Forming Unit,菌落形成单位),确保灭菌后杀灭对数≥6(即存活概率<10)。

2. 布点与操作

- 布点原则:

- 覆盖所有可能的灭菌死角:罐体底部排水口、进料管末端、空气分布器、换热器盘管死角、阀门盲端等。

- 每个关键位置放置2支BI(平行样),总布点数≥10个(小型罐)或≥20个(大型罐)。

- 操作步骤:

1. 将BI放入透气性包装(如无纺布),避免直接接触蒸汽导致孢子提前失活。

2. 灭菌前按布点图固定BI,可通过支架或耐高温胶带定位。

3. 灭菌后取出BI,一支进行培养(培养基为胰蛋白胨大豆肉汤,5560℃培养4872小时),另一支作为阳性对照(不灭菌直接培养)。

4. 结果判定:培养后观察是否有浑浊或菌落生长,若所有BI均无菌生长,视为灭菌合格;若有阳性结果,需扩大验证范围并调整灭菌参数(如延长保温时间、提高温度)。

四、验证周期与异常处理

1. 常规验证周期

- 定期验证:

- 新建/改造罐体:投产前需通过至少3次连续成功的验证(物理+化学+微生物)。

- 正常生产: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全面再验证,每年至少一次微生物学验证。

- 触发再验证场景:

- 更换灭菌工艺参数(如温度从121℃调整为123℃)、罐体结构改造(如新增管道)、灭菌失败事件(如染菌批次)后。

 2. 异常情况处理

- 物理参数不达标:

- 检查蒸汽供应(压力、干度)、疏水阀是否堵塞、罐体保温层破损等,修复后重新验证。

- 化学/微生物验证失败:

- 分析灭菌死角原因(如管道坡度不足导致冷凝水滞留),通过增加布点、调整灭菌程序(如预排水时间从5分钟延长至10分钟)或机械改造(如打磨焊缝消除死角)解决,直至验证通过。

五、文件记录与合规性

1. 验证报告内容:

- 物理参数记录(温度-时间曲线、压力波动图)。

- 化学指示剂变色情况(附照片或图示)。

- 生物指示剂培养结果(菌落计数表、阴性/阳性对照记录)。

2. 合规性要求:

- 符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ISO 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等标准,记录需存档至少35年。

- 若用于制药行业,需通过PQ(性能确认)阶段的微生物挑战试验,证明灭菌工艺的重现性和可靠性。

发酵罐灭菌效果验证需遵循“科学布点、多方法交叉验证、动态监控”原则,通过物理参数的精准控制、化学指示物的直观反馈和生物指示剂的定量挑战,确保灭菌无-死角、工艺稳定可靠。

实际操作中,可结合风险评估(如高附加值产品需提高验证频次)和数字化工具(如实时温度云图系统)提升验证效-率,最终保障发酵过程的无菌环境。



 
标签: 验证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检验技术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