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感官】不同品种辣椒对牦牛肉烧椒酱品质的影响

   2025-08-11 感官科学与评定核心提示:在烧椒酱制作过程中,辣椒的品种至关重755
核心提示:在烧椒酱制作过程中,辣椒的品种至关重要。不同品种辣椒在颜色、辣度、味觉值、质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烧椒酱的品质产生重要……(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在烧椒酱制作过程中,辣椒的品种至关重要。不同品种辣椒在颜色、辣度、味觉值、质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烧椒酱的品质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品种辣椒进行炭火烧制,再与卤制的牦牛肉粒及其他调味料混合制备牦牛肉烧椒酱,并对不同品种辣椒制备的牦牛肉烧椒酱的品质进行评价比较。
图1 牦牛肉烧椒酱制备工艺流程
一、不同品种辣椒对牦牛肉烧椒酱色度的影响
 
牦牛肉烧椒酱色度指标测定结果见表3。尖椒组的L*值最大,与其他4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杭椒组和线椒组L*值相同,螺丝椒组的L*值最小。而螺丝椒组的a*值和b*值最高,与其他4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上述结果说明在这5种不同品种辣椒的烧椒酱配方中,尖椒组的亮度最鲜亮且保持较好,而螺丝椒组的红绿值和黄蓝值最高,可能因为烧椒在有氧的条件下受热发生褐变,不同品种辣椒在炭烧后褐变情况不同,因此改变了产品的a*值和b*值。
表3 不同品种辣椒制备的牦牛肉烧椒酱的色度比较

二、不同品种辣椒对牦牛肉烧椒酱质构特性的影响
 
 
牦牛肉烧椒酱咀嚼性指标的测定结果见图2。二荆条组的咀嚼性最高,与其他4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线椒组和螺丝椒组的咀嚼性居中,杭椒组的咀嚼性最低。辣椒品种通过纤维结构和肉质厚度差异显著影响烧椒酱的咀嚼性。二荆条因厚壁纤维较密导致咀嚼性较高,满足饱满口感的配方要求;线椒和螺丝椒的相似性可考虑风味或成本优势加工替代的可能性;杭椒咀嚼性较低可能由其薄壁组织比例较高导致。生产中需综合考虑质构与风味平衡,以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
图2不同品种辣椒制备的牦牛肉烧椒酱的咀嚼性比较

三、不同品种辣椒对牦牛肉烧椒酱感官评分的影响

为保证客观性和可靠性,由10位专业感官评价人员组成评价小组,针对色泽、气味、滋味、组织状态这4个指标,依照感官评分标准(见表2)去掉最高值及最低值进行综合评分。

表2 牦牛肉烧椒酱感官评分标准感官评分差异与辣椒的化学成分(如辣椒素、挥发性物质)及加工工艺关联密切。牦牛肉烧椒酱感官评分结果见图3。如图3所示,其中二荆条组的感官评分最高,与其他4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此组牦牛肉烧椒酱的烧椒炭烧味和牦牛肉味协调,口感鲜咸微辣,香辣味浓郁;杭椒组和线椒组的感官评分居中,而尖椒和螺丝椒两组牦牛肉烧椒酱的烧椒气味过于浓郁,感官评分较低。图3 不同品种辣椒制备的牦牛肉烧椒酱的感官评分比较

四、不同品种辣椒制备的牦牛肉烧椒酱的味觉分析
电子舌能够通过味觉传感器检测味觉特征。采用电子舌对不同品种辣椒制备的牦牛肉烧椒酱味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见表4。所有组均呈现酸味、鲜味、丰富度、咸味、甜味、苦味,其中尖椒组咸味和酸味最高,鲜味、丰富度、甜味、苦味最低;杭椒组的丰富度最高,与其他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线椒组咸味最低,与其他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螺丝椒组的鲜味、甜味、苦味最高,且与其他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
表4 不同品种辣椒制备的牦牛肉烧椒酱的味觉指标比较

五、不同品种辣椒制备的牦牛肉烧椒酱的气味分析
采用电子鼻对不同品种辣椒制备的牦牛肉烧椒酱进行分析,结果见图4。不同品种辣椒组在线性判别分析(LDA)图上有三组样品无重叠,分别为尖椒组、杭椒组、线椒组,说明这三组样品在气味上存在显著差异。二荆条组和螺丝椒组有一部分区域相互重叠,说明两组之间气味差异较小。各样品在LDA图中位置分布及距离远近反映样品之间气味差异程度的不同。尖椒组分布在第1象限,线椒组和二荆条组分布在第2象限,螺丝椒组分布在第3象限,杭椒组分布在第4象限,且尖椒组和杭椒组与其他样品距离较远,说明这两组与其他三组气味差异较大。

图4 不同品种辣椒制备的牦牛肉烧椒酱的气味分析




 
标签: 感官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检验技术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