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生产技术首页 频道列表

浅析酱卤肉制品常见的几种上色方式

2024-05-11 00:008400
01、前言 
谈起食物,人们第一印象往往就是色、香、味。
 
中华菜肴地大物博,各个省份,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今天我们聊的就是肉制品中上色的几种方式。
 
02、调味料上色
 
正常的肉,熟化后一般会呈现灰白色,或者灰黑色,在外观上并不能引起人的食欲。但是在食物熟化过程中,人们发现一些调味料就可以改变肉的颜色,让人充满食欲,比如最常见的两种方式:盐焗、糖色。
 
盐焗是将腌制入味的原料,包裹纱纸,放入盐中,对盐进行加热,利用盐的导热性,对食物加热成菜。在这一过程中,盐焗会将物料赋予一种特殊的黄色,明亮,金黄,并且会赋予菜品特殊的风味。
 
糖色是由糖类加热形成的一种枣红色。酱卤肉制品因为温度的限制,直接加入糖的话,并不会产生糖色,可以使用水、糖、油,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炒制:首先在锅中加入糖,然后将水没过糖,进行加热,将糖融化成糖浆,加入糖量约十分之一的油,不停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析出糖晶,当糖浆颜色达到红色,加入适量热水,盖上锅盖防止飞溅,完全溶解均匀后,就可以在酱卤肉制品中使用了。
 
03、天然物料上色
 
很久很久之前,老祖宗们便发现一些自然界中的果实、种子等,在卤水中可以能对产品形成一些特殊的颜色,改善肉制品熟化后那种灰白色,刺激人的食欲。
 
很多香辛料都是带有颜色的,但是煮制后大多数以灰、黑为主,并不能有效的改善产品色泽。常见的比如姜黄、红曲米、紫草、黄栀子等。这些香辛料加入卤水中,有很独特的色泽,可以赋予肉制品以不同的外观颜色。
 
04、色素上色
 
说起色素,很多人都是谈之色变。其实很多色素都是由天然物料提取出来的,比如红曲红,高粱红,栀子黄等等。当然,也有部分色素是合成色素,但是只要是GB2760目前允许使用的色素,那就是没有出现对人体有损害情况。
 
使用天然物质赋予的颜色,熟化后往往会发生颜色改变,比如制作糕点时火龙果赋予的红色,熟化后会变成棕色。香辛料因地域不同,质量也参差不齐,可能等量香辛料往往会产生不同色差。
 
色素的诞生,减少了这些差异,或者说给予了这些差异一些调整的空间,使得工业化生产更加趋于稳定化,规模化。
 
来源:食品伙伴网食品研发创新服务中心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现代保鲜技术在酱卤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酱卤肉制品在我国历史悠久,口味众多,其加工工艺主要是水煮,靠天然香辛料增味,所以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但是目前我

2020-07-16536

酱卤肉制品加工与新技术应用
一、酱卤肉制品概述酱卤肉制品是将新鲜或冻畜禽肉与可食性副产品共同放入已调配好食盐、酱油(或不加)、香辛料的水中,经预煮、浸

2018-06-11858

酱卤肉制品定量卤制工艺
卤肉制品的相关概述酱卤肉制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其风味独特,加工品种繁多,而占有广阔的市场。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有

2017-06-25854

酱卤肉卤汁配制核心技术
卤汁配制三秘诀1、香料、食盐、酱油的用量要适当香料过多,成菜药味大,色泽偏黑;香料太少,成菜香味不足。食盐过多,成菜除口

2017-01-17455

论酱卤肉制品的保鲜技术
酱卤肉制品是以鲜(冻)畜禽肉和可食副产品放在加有食盐、酱油(或不加)、香辛料的水中,经预煮、浸泡、烧煮、酱制(卤制)等工艺加工

2017-01-10737

酱卤肉制品保鲜技术研究现状
酱卤肉制品的保鲜技术应从整个环节进行分析,从原料采集控制起,进而从加工环境,加工工艺,冷却方式,包装的材料和方式,灭菌方

2016-10-31634

酱卤肉制品类制作要点
1、酱汁和卤汤的调制: 酱卤肉制品加工中所用的酱汁和卤汤的调制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要求应用科学配方,选用优质配料,

2016-08-07762

酱卤肉制品选料及各种辅料的作用介绍
1、原料要求新鲜无异味无杂质,不新鲜的肉加工的产品必然风味很差,香气不足,结构不良,保质期缩短,不论鸡类及其分割品,猪及

2015-06-14909

特色酱卤肉工艺及配方
A、工艺流程 原料解冻修整漂洗预煮95度左右/5分钟左右酱卤95度左右/1.5-2小时拆骨头肉浸味85度左右/40-60分钟出锅冷却造型入库

2009-04-02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