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发布最新表态,针对运往中国加工后返销美国的阿拉斯加鱼类产品,将采取“逐案审查”模式,决定是否适用部分关税减免。
CBP表示,虽然当前指引规定:若进口商品中美国原产成分的价值占比超过20%,则可以在计算关税时扣除这一部分,但对这一原则如何具体适用于阿拉斯加去头去内脏(H&G)鱼类经中国加工返销的产品,仍无明确信息。
更关键的是,CBP在产品原产地认定方面明确指出,只要产品经过“实质性转变”——即在名称、特征或用途上发生改变,如将H&G鱼切片成鱼片或进行深加工,即视为中国产品,可能适用高达145%的对中附加关税。
CBP发言人进一步指出,针对是否适用于HTSUS税号9903.01.34(该税号涵盖部分需额外征税的中国进口商品),目前仍需“进一步研究”,无法明确回复企业是否能够享受豁免待遇。
由于缺乏明确指引,部分供应商已经主动减少对华加工业务,或暂停返销计划。虽然仍有企业维持现有模式,但业内普遍反映,贸易预判困难,成本核算变得不可控,影响中长期采购与出口规划。
阿拉斯加是美国最重要的海产产区之一,其鳕鱼、比目鱼、野生三文鱼等优质冷水鱼类在全球市场广受欢迎。但由于美国本土加工能力有限,长期依赖中国完成切片、去骨、包装等工艺环节,再返销美国及其他市场。
目前,CBP仅建议企业“如有疑问,提交逐案申请”,意味着所有返销项目都要进行个别审查,无疑加重了企业的行政负担,也造成审批效率低下。
有美国水产商表示:“我们无法为每一批次都去赌一个‘或许能豁免’的结果,这样无法建立可持续的业务模型。”
中国业内人士则指出:“这一政策调整并非只影响中国,还可能间接削弱美国渔业出口优势,希望中美能通过对话机制推动政策明朗化,为两国海产产业合作留下空间。”
日期:2025-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