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1044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渝卫答复函〔2025〕38号
漆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的建议》(第1044号)已收悉。经与市林业局、市农业农村委、市市场监管局共同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
由于野生可食用蘑菇与有毒蘑菇形态相似,部分群众误采误食野生毒蘑菇引发食物中毒,且市场上有售卖自采野生毒蘑菇情况,造成毒蘑菇中毒事件频发,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对此市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联合相关部门建立防治蘑菇中毒长效机制,提出防控措施建议,从加强风险评估、宣传力度、医务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全面部署。2024年蘑菇中毒高发的8月—10月期间,全市无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报告,无群众因毒蘑菇中毒造成死亡。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强化部门联动的建议。一是加强信息互通。市卫生健康委每年在蘑菇中毒高发季节,组织疾控机构、高校、职业病防治院专家对我市毒蘑菇中毒事件进行专题风险评估,分析研判公共卫生风险形势,向市委、市政府专题报告并同步通报至相关部门。二是加强联合监管。市卫生健康委与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委各司其职,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用农产品流入市场。加强农贸市场、旅游景区、农村集市等重点场所的检查力度,教育督促食品经营者和食用农产品销售者不得采购、加工、经营野生蘑菇,严防有毒野生蘑菇流入市场,进入餐桌。三是加强抽查检查。督促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依法依规全面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对无法提供承诺达标合格证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的食用农产品,须进行抽样检测或者快速检测,检测结果合格的方可进入市场销售。
(二)关于做好技术储备的建议。一是强化应急准备。根据应急处置预案,在蘑菇中毒高发季节做好全市毒蘑菇中毒危重患者的收治准备,安排专家备勤值守,并备齐相应的设施设备和药品,及时向全市下发工作通知,要求各区县120调度指挥中心及各级医疗机构门急诊加强识别,接诊疑似毒蘑菇中毒病患后,注意询问饮食史,全力做好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二是强化技能培训。在全市医疗机构和公众技能培训中增加毒蘑菇识别、中毒诊断和规范治疗的内容。2024年1月至今,已举办相关培训93场,培训合格3000余人。三是加强督查指导。对武隆、垫江、石柱等重点区县、重点单位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切实提高各区县救治能力和水平,确保一旦发生较大以上事件能及时、有效处置。四是提升检测能力。鼓励各区县疾控中心、医疗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分子鉴定、毒素检测等技术以提升毒蘑菇鉴别能力。
(三)关于加强宣传力度的建议。各相关部门通过不同信息渠道发布警示及宣传信息。一是市卫生健康委组建区县应急联络群,及时将四川省、重庆市常见毒蘑菇挂图、毒蘑菇标本采集标准和国家发布的近期重点关注毒蘑菇图册下发全市各区县,要求各区县、各医疗机构加强学习。组织市疾控中心、市职业病防治院等专业技术机构制作标题为《了解这些知识误区,避免“菇毒”》和《野生蘑菇危害大!不采!不买!不食!》的公众科普资料、宣传海报,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运用多种形式将毒蘑菇中毒宣传落实到位,以提高人们对毒蘑菇的认识和鉴别能力,从根源上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二是市市场监管局及时设立警示标语标牌。督促各区县市场监管部门在误采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高发地区入山口、农村集市、农贸市场通过设立警示牌、张贴标语等形式,教育引导群众勿采勿食、不买卖野生蘑菇。三是市林业局依托缙云山自然教育中心、大巴山生物多样性宣教中心等自然保护地科普场馆,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时间节点,广泛组织开展主题影展、科普讲解、倡议提示等活动,增强公众对重点野生植物的保护意识。公众主动咨询野生植物采集利用政策、积极举报涉嫌非法交易野生植物等现象逐年增多。
三、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
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继续联合相关部门持续开展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落实“三个持续”:一是持续提升监测救治能力。加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规范处置及报告,提升野生蘑菇毒素等检验检测能力,尽早识别、鉴别野生蘑菇中毒;强化医疗救治知识及技能培训,提升综合救治能力。二是持续加强科普宣传。充分发挥青山驿站、科普基地等场馆和“重庆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重庆生态文化协会”的作用,有针对性、常态化、多渠道开展毒蘑菇类野生植物的科普宣传,普及野生毒蘑菇的危害性,提升公众毒蘑菇辨识能力,引导公众不捡拾、食用野生毒蘑菇,减少蘑菇中毒事件发生。三是持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强对农贸市场、旅游景区、农村集市等重点场所的检查力度,落实全市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教育督促食品经营者和食用农产品销售者不得采购、加工、经营野生蘑菇,严防有毒野生蘑菇流入市场,进入餐桌,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4月21日
日期: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