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净化肉制品市场,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肉制品的违法行为,确保公众饮食安全,银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履行职责,聚焦生产和流通两大关键环节,开展制售假劣肉制品问题整治行动,实施了全链条监管五项措施。
织密“五张网”,生鲜灯专项整治落地见效
按照“加强监管,整改到位,避免小事拖大,问题反弹”的要求。织密整治“责任网”,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连夜部署安排,对全市农(集)贸市场、超市、生鲜店、街边肉店开展拉网式排查;增强整治“标准网”,强化培训统一要求,召开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培训会议,明确整治标准;构建质量“安全网”,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灯具质量源头管控;建立责任“监督网”,强化督导检查问效;营造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诚信网”,加大宣传引导。截至目前,向食用农产品经营主体下发《提醒告诫书》2496份,下发责令改正书157份,立案115件。
深化“科室+部门”联动,凝聚全链条监管合力
与公安、农业农村、海关等部门沟通协作和信息共享,召开风险会商会议3次,对日常监督检查、抽检发现的问题互相通报,移送案件线索3条。联合属地政府深入农贸市场、生产批发企业、农村地区等重点场所,围绕肉制品源头养殖、屠宰检疫、流通销售等环节存在的风险隐患对畜禽肉及肉制品进行全链条监管,强化源头治理。重点针对问题发现率较高、日常投诉举报反映较多以及群众关注度高的肉类食品,增加抽检检测频次,提高抽检靶向性和问题发现率。对抽检不合格的产品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下架、召回等风险防控措施。目前共抽检禽畜肉及肉制品1091批次,其中专项抽检肉类食品131批次。
依托智慧溯源,推动肉制品监管数字化转型
依托“宁夏牧运通”追溯系统,构建“两码三证”管理模式(即溯源查询码和动物检疫标识二维码,动物检疫证明(动物)、动物检疫证明(产品)、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累计上传《动物检疫证明》55770张,涉及动物产品1.36万吨,实现肉制品全链条“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追”,打破信息孤岛,倒逼肉类产品经营者规范经营,推动肉制品监管从传统模式向智慧化、数字化转型。
坚持“零容忍”执法,构建闭环管理震慑违法
聚焦制售假劣肉制品突出问题,重点排查使用来源不明、未经检验检疫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原料肉,以其他畜禽肉生产假冒牛(羊、驴)肉制品,“两超一非”等违法违规行为。截至目前,累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主体4616户次,立案30起,罚没金额18.42万元;排查问题隐患464条,向相关责任主体送达提醒敦促函2份,形成“检查—整改—查处—警示”闭环管理机制。
强化宣传教育,提升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意识
广泛普及和深度引导相结合,集中约谈肉制品生产经营者,精准化开展从业人员专题培训,广覆盖开展食品识假辨假等科普宣传,鼓励群众及时反映并积极提供相关线索。组织警示约谈会9场次,开展集中培训19场次,参训生产经营户585人次;发布专项行动成果、曝光典型案例等正面宣传信息3条,发布科普、消费提示7条。
日期: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