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网

读懂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选对低钠盐——减钠不减咸的健康秘诀

   2025-11-20 芝罘疾控微信号271
核心提示:盐是日常烹饪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但过量摄入不仅易导致血压升高,还会增加脑卒中、肾病、胃癌等疾病风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确建议,成年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5克,约相当于一个啤酒瓶盖的量。然而现实生活中,我国居民日均盐摄入量远超这一推荐标准,控盐减钠已成为关乎全民健康的重要课题。……(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盐是日常烹饪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但过量摄入不仅易导致血压升高,还会增加脑卒中、肾病、胃癌等疾病风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确建议,成年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5克,约相当于一个啤酒瓶盖的量。然而现实生活中,我国居民日均盐摄入量远超这一推荐标准,控盐减钠已成为关乎全民健康的重要课题。
 
  认清“钠”与“盐”,换算有技巧
 
  很多人购买预包装食品时,会混淆营养成分表上的“钠”和日常吃的“盐”。其实“钠”含量并不等于“食盐(氯化钠)”含量,二者有明确换算关系:1克钠约等于2.5克食盐。
 
  简单来说,若某食品标注“钠含量400mg”,相当于该食品中含有1克盐。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人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即不超过钠2000毫克。掌握这一换算方法,才能准确判断食品的实际盐含量。
 
  读懂营养标签,巧选低盐食品
 
  预包装食品的营养成分表是控盐的“好帮手”,其中“钠”含量是核心关注项,掌握以下技巧可轻松选购低盐食品:
 
  1、识别高盐食品:钠含量≥800mg/100g 的食品属于高盐食品,需谨慎选择。
 
  2、优先对比选择:购买同类食品时,对比不同品牌的钠含量,优先挑选数值更低的产品。
 
  3、认准专属标识:关注包装上“低盐”“低钠”“无盐”“无钠”等标识,这类产品通常更符合控盐需求。
 
  低钠盐:减钠不减咸的健康选择
 
  低钠盐是通过成分调整制成的健康食盐,用部分氯化钾替代氯化钠,既能降低钠含量,又能保持接近普通盐的咸味,是控盐的优质选择。
 
  1


  低钠盐的核心优势
 
  (1)减钠效果明确:相比普通盐,低钠盐的钠含量减少约30%,能有效减少每日钠摄入,帮助控制血压。
 
  (2)补充有益元素:添加的氯化钾可补充人体所需钾元素,有助于平衡体内电解质。
 
  (3)口感易适应:咸味与普通盐差异小,日常烹饪无需改变口味习惯,更容易长期坚持。
 
  2


  适用与慎用人群
 
  (1)适合食用的人群
 
  高血压患者:《中国低钠盐推广使用指南》推荐高血压患者用低钠盐替代普通盐,无论是否服用降压药,都能起到明确降压作用,还能减少心血管病事件和死亡风险。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等心血管病危人群,食用低钠盐可降压并降低心血管病相关风险。
 
  中老年人群:《中国低钠盐推广使用指南》推荐中老年人群使用低钠盐,既能降压、减少心血管病事件,又不会增加全因死亡风险。
 
  血压正常的健康人:使用低钠盐可预防血压升高、减少新发高血压风险,且不会导致低血压,还能降低整体死亡风险。
 
  (2)需谨慎使用的人群
 
  肾功能不全患者:肾脏是调节体内钾代谢的重要器官,肾功能不全者使用低钠盐需遵循专科医生建议,目前暂无明确证据表明该人群食用低钠盐能获益。
 
  高钾血症患者:低钠盐含钾量较高,可能轻微升高血钾,已确诊高钾血症的患者不宜使用。
 
  科学食用低钠盐,控盐不松懈
 
  低钠盐虽好,但并非“无限制食用”。即使是低钠盐,成人每日摄入量仍需控制在5克以内,过量摄入仍会导致钠超标。
 
  减钠不能仅靠低钠盐,还需关注整体饮食:烹饪时少放酱油、蚝油、豆瓣酱等含盐调味品;减少加工肉类、咸菜、薯片等高盐零食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搭配粗粮,通过饮食搭配进一步降低盐的摄入需求。
 
  购买低钠盐时,需认准包装上“低钠盐”标识,选择正规品牌产品,确保质量安全。控盐是一场“持久战”,从读懂营养标签开始,从选择低钠盐入手,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才能真正实现“减钠不减咸”,守护自身健康。



日期:2025-11-20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