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网

预防产气荚膜梭菌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风险提示

   2025-05-10 湖北市场监管微信号297
核心提示:预防产气荚膜梭菌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风险提示。……(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近期  
  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
  
  陆续接报多起
  
  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通过归因分析
  
  特作以下风险提示
  
  ↓↓↓
  
  01
  
  什么是产气荚膜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菌,广泛分布于污水、土壤等环境及人和动物肠道中。
  
  产气荚膜梭菌既有“荚膜”护体,又可产生“芽胞”休眠,可以抵抗高温、冷冻、高压等各种环境不利条件,待到适宜的生存条件时,便可结束休眠状态,繁殖产毒。
  
  02
  
  产气荚膜梭菌的危害是什么?
  
  产气荚膜梭菌具有异常迅速的生长繁殖能力,可分泌多种毒素,不同毒素可引起特定的疾病和症状,临床症状表现为腹泻、腹部痉挛性疼痛、胀气,每日腹泻次数可高达十余次,水样便或稀便,伴腐败性恶臭,呕吐、恶心、头痛症状较少见,一般不发热。
  
  重症者有虚脱、痉挛、意识障碍及肠出血、坏死等症状。潜伏期一般为2~36小时,症状多于48小时后缓解,除老幼体弱者外往往预后良好。
  
  03
  
  哪些情况容易中招?
  
  大块肉没煮透
  
  比如整只鸡、炖肉,如果内部没完全熟透(中心温度不够),细菌可能存活。
  
  剩菜放凉太久
  
  煮好的食物如果慢慢降温,在5℃~60℃的环境(比如常温下)放超过2小时,细菌会疯狂繁殖。
  
  集体食堂风险高
  
  学校、单位食堂的批量饭菜,如果储存不当,容易成为“重灾区”。
  
  剩菜复热不彻底
  
  吃剩的肉菜如果只是简单加热,可能杀不死细菌。
  
  04
  
  如何进行防护?
  
  烹饪时这样做
  
  彻底煮熟肉类:用温度计测肉的中心温度,至少达到70℃且超过1分钟(或煮到没有血丝)。大块肉最好切小块再煮。
  
  快速冷却分装:煮好的菜别在桌上放太久。2小时内分装成小份,用冰水或冰箱快速降温到5℃以下。
  
  储存和加热要注意
  
  剩菜及时冷藏:2小时内放进冰箱,吃之前加热到滚烫(汤汁煮沸)。
  
  别反复解冻:冷冻的熟食解冻后一次吃完,切忌反复冻融。
  
  厨房卫生别偷懒
  
  生熟分开:切生肉的刀和案板,别直接用来切熟食或水果。
  
  勤洗手:处理生肉后、吃饭前,用肥皂认真洗手20秒。
  
  05
  
  中毒了怎么办?
  
  01
  
  典型症状
  
  吃完6~24小时后,突然肚子绞痛、拉水样便(可能一天十几次),轻症一般1天左右会好转。
  
  02
  
  紧急处理
  
  多喝水防脱水,严重时(如虚脱、便血)立即就医。
  
  03
  
  报告疫情
  
  如果多人同时出现症状,保留可疑食物并联系当地疾控部门。
  
  一句话总结
  
  煮肉要透、剩菜速冻、生熟分开
  
  这三招能让你远离
  
  产气荚膜梭菌的“偷袭”
  
  文章来源: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湖北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日期:2025-05-10
 
标签: 食源性疾病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