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健康观念的转变“运动+营养”的新型生活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推崇,运动营养食品的目标群体也从最早的专业运动员覆盖到普通人群,功能性食品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不同种类及功能的运动营养食品也逐渐面向大众市场。
本文主要对近年来运动营养食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展望,同时重点概述其中具有抗疲劳作用的活性成分,为运动营养食品的研究提供一点思路。
01
什么是运动营养食品
2015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GB24154-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运动营养食品通则》中对运动营养食品做出如下定义:
为满足运动人群(指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及以上、每次持续时间30min及以上、每次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群)的生理代谢状态、运动能力及对某些营养成分的特殊需求而专门加工的食品。
02
运动营养食品的分类
不同国家对运动营养食品的分类各不相同,但大部分是根据人群对运动营养食品的需求来分类的。
1.欧盟:根据产品类别将运动营养食品分为运动饮料、运动食品和运动补充剂;
2.加拿大:根据消费人群将运动营养食品分为运动人群使用(健美人群、运动员和业余运动人群)和非运动人群使用;
3.美国:按照功能将运动营养食品分为能量饮料、减重代餐、运动营养补剂、低碳水食物等。
4.中国:我国发布的GB 24154-2015对运动营养食品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一是根据特殊营养素分类,分为能量补充食品、蛋白质补充食品、能量控制食品;
二是根据运动项目分类,分为速度力量类、耐力类和运动后恢复类。
03
运动营养食品中的抗疲劳活性成分
运动营养食品主要依靠其中含有或人为添加的功效组分来有效缓解运动前、中、后期身体出现的损伤或运动性疲劳。
配方中的食源性抗疲劳活性成分种类繁多,包括活性肽类、氨基酸类、多糖类、维生素类、生物碱、类胡萝卜素和皂苷类等天然活性物质。
1.食源性生物活性肽
食源性的生物活性肽主要是蛋白质经酶、酸或碱作用后的水解产物,或者直接从富含活性肽的天然动植物组织中提取获得,能以完整肽的形式被肠道吸收或在肠道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小分子肽作为蛋白质的功能活性片段,具有比蛋白质和氨基酸更易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优点,以完整的形式直接进入小肠后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为全身提供营养和能量,从而发挥抗疲劳作用。
水产物、昆虫和哺乳动物等是动物食源性抗运动疲劳生物活性肽的主要来源,大豆、玉米和花生等是植物食源性抗运动性生物活性肽的主要来源。
2.食源性氨基酸类物质
氨基酸在人体运动时能够提供能量,因此在运动时及时、科学、适量地补充氨基酸,对于缓减运动疲劳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支链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等)、牛磺酸、精氨酸、谷氨酰等都具有一定的抗运动疲劳作用。
3.食源性多糖和寡糖类
多糖是一类天然活性生物大分子,其最重要的生理功效就是免疫调节作用,目前也有不少研究发现多糖在抗疲劳方面也卓有成效。黑果枸杞多糖、黑木耳多糖、松茸多糖、猴头菇多糖等均被证实具有抗疲劳作用。
4. 食源性多酚类
多酚是天然抗氧化剂的主要来源,主要可分为类黄酮、酚酸、鞣质三大类,含有多个酚羟基的芳香族化合物。研究表明多酚化合物能够清除或减少机体内的自由基,具有强的抗氧化性,有较好的抗运动疲劳的效果。已有研究证实单宁酸、花青素、儿茶酸、葛根素、茶多酚、芦丁、姜黄素、槲皮素、大豆异黄酮等天然多酚类化合物都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
5.食源性维生素类
维生素是人和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营养素,生物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分为脂溶性(VA、VD、VE和VK)和水溶性(B族维生素、VC)两类。维生素在维持体力与提高机体疲劳耐受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认为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E和维生素C都有可以有效抑制细胞的脂质氧化,具有强的抗氧化性和自由基清除能力。
6.食源性皂苷类
皂苷是苷元为三萜或螺旋甾烷类的糖苷类化合物,糖基部分常见的有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等。研究证实皂苷类化合物主要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起到抗疲劳的功效,因此应严格控制好抗运动疲劳的皂苷类化合物剂量。
现在已有大量研究对人参、百合、柴胡、罗汉果、黄芪、竹节参、天门冬、大豆、红景天等中的皂苷类化合物抗运动疲劳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7.食源性类胡萝卜素
研究发现虾青素、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等胡萝下素,是天然绿色的抗氧化物,是极有潜力的具有抗运动疲劳的食源性活性物质。食源性类胡萝卜素缓解运动疲劳的机理为清除运动时增加的氧自由基。
8.食源性生物碱
研究发现咖啡因、胡椒碱、辣椒素及黄秋葵种子、桑叶的生物碱类化合物有一定的抗运动疲劳作用。许多学者进行的研究表明食源性咖啡因对抗运动疲劳有一定的作用,咖啡因通过调控中枢神经系统延缓运动疲劳产生。
参考文献:
[1]陈慧,马璇,曹丽行,等。运动疲劳机制及食源性抗疲劳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20,41(11):247-258.
[2]康鹏,李国薇,马宏祥,等。运动营养食品及其抗疲劳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23):9157-9164.
[3]朱文军。抗运动疲劳食源性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11):4589-4595.
日期:2025-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