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甘肃省市场监管部门聚焦突出问题、重点领域、重点品种,持续推进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走深走实。截至目前,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74417户次,排查发现涉嫌违法线索1358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511起,收缴假冒伪劣食品9030.59公斤,罚没304.86万元。
1
以“查”清源。全省市场监管系统严格落实《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食品经营许可审查通则》《甘肃省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实施细则》,开展对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清查,从源头防范风险隐患。共取缔无证生产经营、不符合经营条件生产经营主体21户。对超范围生产经营、擅自改变生产经营项目、证照过期的,依法作出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对新增的无固定经营场所的农村食品小摊点、小摊贩继续推行备案管理,督促建立备案台账,确保食品来源可查可追。通过排查清理和问题整改,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资质不断规范。
2
针对农村商场、超市、学校周边、集贸市场、食杂店等主要经营业态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经营管理状况,加强农村食品市场分类监管。督促农村食品超市、食品批发企业、集贸市场、农贸市场等主办者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责任,落实进货查验义务,做好销货台账记录。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74417户次、批发市场及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1708户次,检查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407个次,组织监督抽检18317批次,其中不合格食品394批次,处置完成194批次。督促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按要求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有针对性的制定风险防控清单,严格遵守“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3
不断强化执法办案,强力推进“线索排查—立案查处—行刑衔接”闭环执法,加强与公安机关、农业农村等部门的密切协作,畅通行刑衔接工作机制,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511起,收缴假冒伪劣食品9030.59公斤,罚没304.86万元。移送公安机关3起,移送其他行政机关9起,移送涉嫌违法违纪线索19条。通过重拳打击有力震慑,农村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市场秩序与行业环境显著改善。(通讯员 谢扬帆)
日期:202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