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CP体系前提计划分享

   2025-05-08 HACCP联盟公众号840
核心提示:公司制定并实施《前提计划》建立、实施、监视、验证、保持并在必要时更新或改进《前提计划》,以持续满足HACCP体系所需的卫生条件。……(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1、总则 
  公司制定并实施《前提计划》建立、实施、监视、验证、保持并在必要时更新或改进《前提计划》,以持续满足HACCP体系所需的卫生条件。
 
  《前提计划》包括人力资源保障计划、企业良好卫生规范要求、原辅料和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安全卫生保障制度、召回与追溯、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计划、应急预案等公司的前提计划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并保留记录。
 
2、人力资源
 
  公司制度并实施《人力资源控制程序》,确保从事食品安全工作的人员能够胜任。
 
  人力资源保障需满足以下要求:
 
  a)对管理者和员工提供持续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HACCP体系、专业技术知识及操作技能、法律法规等方面,确保相关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
 
  b)评价所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的有效性,必要时,应进行再次培训;
 
  c)保留人员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
 
3、良好卫生规范
 
  公司按照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操作规范和指南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更新良好卫生规范,以预防和(或)减少产品中的、生产经营过程及产品所处环境中的污染。
 
  公司保留良好卫生规范相关文件。公司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对良好卫生规范、程序进行评审,当产品、流程和其他与业务相关的活动发生变更时应实施评审。
 
  公司对良好卫生规范的运行实施监视和测量。基于风险分析,建立环境监测计划,以减少食品污染的风险。
 
  公司对良好卫生规范实施效果进行验证,以确定能否保障食品安全和宜食用性。验证活动应包括对监视测量、纠正措施、记录的审核及卫生清洁效果的评估。
 
4、产品设计和开发
 
  适用时,公司制定了《产品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以确保新产品研发、产品发生变化或产品生产工艺发生变更时,能够持续生产符合食品安全法规要求的产品。
 
5、采购管理
 
  公司制定《采购控制程序》确保采购管理应防止在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以及外部提供的服务中存在食品安全危害,建立对食品安全有影响的供方评价、批准和监控程序,至少包括以下方面的要求:
 
  a)紧急情况下的采购要求;
 
  b)评估供方提供安全卫生的产品或服务的保障能力,必要时,对供方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文件审核或现场审核;
 
  c)保持和更新合格供方名录;
 
  d)确定验收准则,确保仅接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物料和服务,包括核查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检验检疫、卫生合格证明、追溯标识、包装完好情况以及外部提供服务的能力证明等;必要时,对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卫生指标实施有针对性的检验和验证;
 
  e)当使用外部检测服务机构对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行验证时,应确保该检测服务机构具备相应的法定资质和能力;
 
  f)识别影响食品安全的外包过程,制定并实施控制措施,保留实施记录。
 
6、监视和测量
 
  公司制定《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实施监视、测量活动,以确定相关程序按策划实施,符合规定准则要求。
 
  公司确定适宜的监视和测量方法。适用时,应包括监视和测量对象、人员、频次、抽样及分析方法等,以确保监测结果的有效。
 
  当监测结果显示偏离规定的准则时,企业应采取纠正和/或纠正措施。
 
  应保留监视和测量记录。
 
  公司应准确识别、定期校准和维护用于测量食品安全相关关键参数的设施设备,其校准应依据国际或国家的测量标准。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记录校准或验证的依据。具体按《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执行。
 
7、标识和追溯
 
  公司建立、实施和保持《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确保具备识别产品及其状态的追溯能力。至少满足以下方面的要求:
 
  a)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适宜的方法识别产品并建立唯一性标识,使其具有可追溯性;
 
  b)针对监控和验证要求,标识产品的状态,以确保对影响食品安全的任何不符合和不符合产品(包括对发现的被损坏的、返工的和从顾客处退回的产品)进行明确标识和有效管理,以防止擅自放行;
 
  c)对标有产品成分表、致敏物质、识别码和其他关键信息的包装材料进行管理,防止误用;
 
  d)保留进货产品追溯及必要的关键信息、进货查验记录和产品的发运记录;
 
  e)成品严格按照销售目标国家(地区)适用的食品安全法规要求进行标识。当产品未贴标签时,应提供所有有关的产品信息,以确保顾客或消费者安全食用或使用;
 
  f)定期对产品可追溯性开展验证,以确保其有效运行。
 
8、产品放行
 
  公司建立、实施和更新《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确保放行产品满足质量、安全和顾客要求,未达到可接受水平的产品不得放行。
 
  对生产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控制不合格产品。未经授权人员批准,产品不得放行。
 
  保留授权放行人员和产品放行的记录。
 
9、产品撤回和召回
 
  公司建立、保持、评审、更新产品撤回和召回计划,确保及时撤回或召回受食品安全危害影响的全部放行产品。该计划应至少包括以下方面的要求:
 
  a)启动和实施产品撤回和召回计划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b)产品撤回和召回行动需符合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要求;
 
  c)受食品安全危害影响产品的撤回和召回措施;
 
  d)对撤回或召回的产品进行分析和处置的措施,包括对可能受影响的其他产品的评估和处置;撤回或召回的产品在最终完成处置前应在控制下保管,防止非预期使用;
 
  应按照策划的周期,对产品撤回和召回计划进行演练验证其有效性。
 
  应保持产品撤回和召回计划实施记录,包括原因、范围和采取的纠正措施等。
 
10、致敏物质的管理
 
  食品安全小组建立《过敏原控制程序》规定了对致敏物质的管理计划,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致敏物质交叉污染,包括:
 
  a)应对原辅料、中间品、成品、食品添加剂、加工助剂、接触材料及任何新产品开发引入的新成分进行致敏物质评估,以确定致敏物质存在的可能性,并形成记录;
 
  b)应识别原料接收、加工、储存等所有相关过程中的致敏物质及污染途径,并对整个加工流程可能的致敏物质污染进行风险评估,避免致敏物质交叉污染的发生;
 
  c)应制定减少或消除致敏物质交叉污染的控制措施,可包括:
 
  —对已识别存在致敏物质的原料、产品应实施标识;
 
  —采用物理或时间隔离等措施防止含致敏物质的原料、产品与其他产品的交叉污染;
 
  —通过清洁和产品线转换等措施防止意外致敏物质的交叉污染;
 
  —必要时,应对加工操作人员实施致敏物管理意识、方法和预防措施的培训;
 
  —当采取了良好的控制措施仍不能防止致敏物质接触时,应实施消费者告知。
 
  d)应对减少或消除致敏物质交叉污染的控制措施进行确认和验证;
 
  e)对于产品设计所包含的致敏物质成分,或在生产中由于交叉接触所引入产品的致敏物质成分,应按照所在国家(地区)和产品目的国家(地区)的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标识。
 
11、食品防护
 
  食品安全小组建立《食品防护计划》,以识别潜在威胁并优先考虑食品防护措施,包括:
 
  a)食品防护评估;
 
  b)食品防护措施;
 
  c)食品防护措施的监视;
 
  d)纠正和纠正措施;
 
  e)验证;
 
  f)应急预案;
 
  g)记录。
 
12、食品欺诈预防
 
  公司建立并保持《预防食品欺诈控制程序》,包括:
 
  a)识别潜在的脆弱环节;
 
  b)制定预防食品欺诈的措施;
 
  c)根据脆弱性评估的结果,确定控制措施的优先顺序。
 
  公司收集有关供应链食品欺诈的以往和现存威胁信息,对食品链所有的原辅料进行脆弱性评估,以评估食品欺诈的潜在风险。公司采取相应的控制来减少或消除识别的脆弱性。。
 
  所有政策、程序和记录都包括在食品欺诈预防计划中,而该计划将由公司面向其所有产品的HACCP体系提供支持。
 
  计划应遵守适用的法规。
 
  具体活动执行《预防食品欺诈控制程序》。
 
13、应急准备和响应
 
  公司建立和保持了《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以识别潜在事故、紧急情况和事件,对其规定预案,以做出响应,防止和解决可能伴随的食品安全影响。应对突发事件处理方案进行评审或演练,保持相关记录以证实对其进行管理,其结果应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尤其在实际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之后,应确保评审和修改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根据不同的情况,潜在环境和食品安全紧急情况和事故的实例包括:
 
  a) 加工过程停水、停电、停气(汽)、机械故障;
 
  b) 原辅料或物料被污染;
 
  c) 人员突患烈性传染病;
 
  d) 自然灾害;
 
  e) 关键控制点失控,
 
  f) 其他。
 
  应定期对文件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修订,特别是事故或紧急状况发生后。事故发生后,应编写《处理报告》(无固定格式)”。按照《年度培训计划》进行定期培训;每年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模拟演练,以确保预案顺利实施。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质量管理
推荐图文
推荐质量管理
点击排行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