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以文化酒 酒以载道——宋书玉理事长在首届中国酒业汉酒文化大会上的讲话

2024-11-13 13:279300
11月13日,首届中国酒业汉酒文化大会在郑州隆重举行。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应邀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说:
 
  冬有阳光身暖和,冬有美酒心暖和。今天是冬日里的一场美酒之约。非常高兴与大家相聚中原名城-郑州。
 
  美酒的品质是由其文化品质与物质品质共同构成。品质个性化+文化个性化,是中国名酒的成功之道。皇沟酒业在高全有董事长的带领下,用了20多年的时间,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宗。以不断完善的皇沟馥香工艺酿造出其独特的美酒品质。成功实现了皇沟酒的品质个性化。
 
  今天,皇沟酒业又在胡晓鸣总经理的带领下,充分依托永城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禀赋,将“汉文化”作为皇沟酒文化的个性表达,推出了馥香汉宴,进行汉文化与美酒的整理与推广,承办“中国酒业汉酒大会”。我们共同期待,未来的皇沟酒业:大风起兮,馥香飞扬。
 
  汉文化与酒文化关系密切。尤其是中国白酒,人类社会最早的蒸馏酒便诞生于汉代,也就是公元前8年。南昌2016年出土的海昏侯墓,证明了中国西汉时期便有了蒸馏酒。也就是中国白酒。
 
  酒文化,既是汉朝辉煌酒文化的表达,也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华夏酒文化的表达。中国汉代酒文化,是一个新课题。首届中国汉酒文化大会,至少应该回答好这么几个问题: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汉代酒文化”?什么是“汉代酒文化”?“汉代酒文化”有哪些鲜明的特征?我们应该怎么整理、传播、推广“汉代酒文化”?


  一、为什么要提出“汉代酒文化”?
 
  1、构建“中国酒学”的需要
 
  在今年上海酒博会的“问酒”论坛上,网友朋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哪个酒种是我国的国酒?有的专家认为是“黄酒”,有的专家认为是“白酒”。无论是黄酒,还是白酒,我认为都是正确的,但并不全面。更重要的是,这个问题指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我们缺乏中国酒文化的主体性表达,消费者对中华民族酒文化的“文化个性化”缺乏认知。
 
  2、拓展“汉文化圈”的需要
 
  世界有四大文化圈,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圈,东南亚的汉文化圈,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教文化圈,印度的婆罗门教文化圈。汉文化,又称为“华夏文化”“中华文化”“中国文化”;“汉文化圈”从汉朝开始逐步形成,是指汉文化存在和影响的广大区域,是中国与环中国海周边国家、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上形成的以中国为中心、主体和主导的汉文化共同体,包括中国、越南、日本、朝鲜、韩国、东南亚部分地区,也影响中国境内其他民族。这一区域的文化共性是汉字、汉语、汉服、汉礼、汉俗、儒学、汉唐律令制度,以及中国生产技术等。我们认为,在传统的“汉文化圈”体系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被遗漏或者忽略了,那就是“汉代酒文化圈”。这个问题,一会儿我们文化委员会的志宏秘书长会给大家进一步解读。
 
  3、产业发展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那么对照中国酒业的产业结构来分析,我国的啤酒、葡萄酒是符合新发展格局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而白酒、黄酒、露酒三大酒种,则是以国内大循环为绝对主体,还远远谈不上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究其原因,白酒、黄酒、露酒有着一致的文化属性。我们应当高度重视这一文化属性,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实践探索,逐步实现这三大酒种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出“汉代酒文化”这个重要的历史和时代课题。什么是汉代酒文化?汉代酒文化就是“由汉民族为主体原创的、以汉族酒文化为主导的、包括白酒、黄酒、露酒在内的、面向国际的中华酒文化。”
 
  二、“汉代酒文化”的显著特征
 
  白酒、黄酒、露酒一致的文化属性,表现为以下8大共同的显著特征:
 
  1、汉语名称
 
  几十年来,各界人士都在呼吁中国酒的国际化问题,但往往停留在喊口号层面,很少有人坐下来实实在在研究如何国际化。我们经过研究发现,中国酒在国际上竟然没有自己的专属名称。比如“白酒”,被翻译为“中国蒸馏酒”,归入了“其他蒸馏酒”。从2014年开始,我们从饮料酒分类标准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到2020年从国标27104分类标准修订,确定了白酒国际名称“Baijiu”、黄酒国际名称“Huangjiu”、露酒国际名称“Lujiu”,之后都获得了中国海关总署的批准。这三个以汉语拼音命名的国际名称,成为中国酒文化的典型标志。
 
  2、标准贯通
 
  2022年6月1日,饮料酒分类新国标正式实施。该标准从原料、糖化发酵剂、发酵容器、外源添加限制等方面突出了中国白酒的典型工艺特征,明确白酒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将调香白酒从白酒分类中摘出来,归属于配制酒;明确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不得使用非谷物食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剂;露酒是以白酒、黄酒为酒基。这一系列的标准修订,突出了以汉代酒文化的主体性,白酒、黄酒、露酒标准贯通,为中国酒标准形成了一个独立的闭环。
 
  3、酿造工艺
 
  天人合一,多微共酵,缸窖酿造,陶坛贮存,是中国酒酿造工艺的共同特征。空气中的看不见的“酿酒大师”与酿酒现场传承古法的“工匠大师”;合作完成中国酒的神奇酿造。
 
  用曲酿造,陶坛陈贮,以陶器或者窖池为酿造设备,都是中国酒与其他酒种、其他国家酿酒工艺显著不同的特征。
 
  4、文化表达
 
  浪漫主义,是汉代酒文化的精神追求,表现为文人雅士的“诗酒精神”,琴棋书画诗酒花,中国无酒不成诗;也表现为人在江湖的“英雄主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忠鉴日月,义薄云天。
 
  现实主义,是中国酒文化的行为准则,表现为“酒礼”、“酒德”。无酒不成礼,酒礼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全面贯彻儒家伦理道德秩序的核心载体,上到朝堂,下到乡野,无论达官贵人,还是文盲白丁,都在酒礼文化中不断接受儒家文化的洗礼。直到今天,酒礼文化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表达。
 
  5、成于汉朝
 
  关于白酒的起源,学术界已经争论了近百年。近年来,随着一系列重大的考古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国蒸馏酒最早于汉代已经发明。一会儿郑州大学的专家将详细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说,在2000年前的汉代,包括白酒、黄酒、露酒在内的中国酒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6、历史文化
 
  白酒、黄酒、露酒、葡萄酒,都是中国酒的传统酒种,但中国葡萄酒的历史传承我们研究的还不够。白酒、黄酒、露酒的文化史,基本代表了中国酒文化史。
 
  7、书法标识
 
  “汉文化圈”,又称为“汉字文化圈”。大家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发现,中国酒类产品的名称,只要是用汉字书法书写的,绝大多数都是白酒、黄酒、露酒,白酒尤其明显。许多名酒品牌名称都是优秀的中国书法呈现。
 
  8、瓷器包装
 
  中国的英文名称就是陶瓷的英文名称。陶瓷也是汉文化圈的核心标志。使用瓷器包装的啤酒产品、葡萄酒产品非常少,使用瓷器包装的白酒、黄酒、露酒不胜枚举。
 
  三、如何整理、传播、推广“汉代酒文化”?
 
  正如前面所言,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是白酒、黄酒、露酒的共同薄弱环节。我们提出“汉代酒文化”,特别在定义中强调“汉代酒文化”是面向国际的中华酒文化,就非常明确地表达了“中国酒文化”的目标就是国际化。
 
  1、构建一致的酒文化体系
 
  首先要突出个性化。汉代酒文化应该有整体一致的文化特征。但从1840年以来,中国人一直在仰视西方文化,西方文化100多年来渗透到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汉文化特征突出的白酒、黄酒、露酒,也受到了冲击和改变。构建一致的中国酒文化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树立鲜明的“中国酒文化”理念,百花齐放,美美与共,个性化表达中国酒文化。
 
  其次要突出现代化。现代化才能国际化。继承中创新,创新中继承,应该是构建汉代酒文化体系的核心价值观。传统汉代酒文化体系,必须完成向现代汉代酒文化的时代转型。我们这个时代层出不穷的“国风创新”、“新中式”,为我们提供了庞大的参照系。面向国际化,实现现代化,是“汉代酒文化”提出的初衷,也是目标。
 
  2、构建一致的整合传播体系
 
  中国酒业新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中国酒业文化从“企业文化时代”向“产业文化时代”转变。怎么讲好“中国酒故事”?怎么传播好“中国酒声音”?需要整个产业、骨干企业共同思考、研究、讨论,从内容到形式形成若干共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整合传播的整体框架,统一顶层设计,酒企自主表达,形成既有统一思维又有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3、构建一致的出海行动战略
 
  中国酒是一个整体,酒文化具有共同的文化属性。一个品牌在国际市场建立认知,是非常艰难的;但整个产业联合起来,建立国际市场对中国酒的整体认知,相对就容易得多。中国酒在品质表达、标准表达、酒庄表达、市场准入、展会推广、中餐馆消费场景、华人圈文化认同等方方面面都有一致性,完全有可能构建一致的出海行动战略。突出共性树形象,强化个性拓市场,中国酒国际化未来可期。
 
  到2035年将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是党和国家的文化愿景。落实到中国酒业,打造“个性鲜明、理念同步、行动统一、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的“中国酒文化”和“中国酒文化圈”,是中国酒业的文化愿景。
 
  文化蓬勃世界,品质磅礴未来,让我们共同努力!



日期:2024-11-13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天水一幼儿园违规使用添加剂导致部分幼儿血铅异常,官方通报
7月1日,麦积区市场监管局和公安分局接群众反映,查获一起某幼儿园违规使用添加剂导致部分幼儿血铅异常案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相关专家和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快速开展流调溯源、医疗保障及调查处置等工作。目前,对血铅异常幼儿的医治和营养干预、心理疏导等工作正在科学有序进行。已对涉事幼儿园负责人立案侦查。……(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7-04849

淮南市市场监管局开展打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宣传活动
7月1日-2日,淮南市市场监管局先后赴潘集区黑土李村、联合谢家集区市场监管局赴谢家集区杨公镇开展“坚决抵制‘山寨'’三无‘远离假冒伪劣食品”宣传活动,旨在通过面对面“你送我检”快检活动和科普宣传相结合的形式,解答群众疑惑,增强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和对假冒伪劣食品的辨别能力。……(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7-04754

淮南市凝聚多方力量扎实开展 保健食品科普宣传“银龄行动”
为切实引导老年消费者科学认知、理性消费和正确选购食用保健食品,增强防范消费欺诈和虚假宣传能力,自今年5月开始,淮南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四部门委启动为期6个月的“银龄行动”科普宣传系列活动,旨在普及宣传保健食品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多元化科普宣传矩阵,深化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环境。……(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7-04606

解锁乳制品的蛋白质密码:检测方法全解析
解锁乳制品的蛋白质密码:检测方法全解析。……(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7-04318

发酵乳的工艺流程及检测意义分享
关于发酵乳的检测,我们常说的有脂肪、蛋白、非脂乳固体、总固、酸度、三聚氰胺、黄曲霉M1、金葡、沙门、大肠、霉菌酵母、重金属残留等。但在实际生产中往往还会对温度、密度、pH、粘度等进行检测,今天小编就结合资料以及自身工作经验说一说关于这些检测项目的意义所在。……(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7-04794

盘点乳制品征求意见稿、1号修订单中酸度的变化
在乳制品行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相关标准也在持续更新与完善。其中,乳制品征求意见稿以及 1 号修订单中关于酸度的变化备受关注,这些变化紧密围绕着奶畜养殖、加工工艺、产品特性以及行业发展需求,旨在促进乳制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满足市场需求。……(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7-04804

【标准比对】关于生乳第1号修改单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2025年第2号公告,发布50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修改单。其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GB 19301-2010)》第1号修改单征求意见稿,对牛乳酸度指标要求进行了调整。……(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7-04469

【标准比对】稀奶油、奶油和无水奶油新标准变化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2025年第2号公告,发布50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修改单。其中《稀奶油、奶油和无水奶油》对术语定义、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微生物限量等多个指标要求进行了调整。新标准于2026年3月16日正式实施。……(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7-04828

微生物检测涂抹采样,看看这些标准怎么规定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监控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是验证或评估目标微生物控制程序的有效性、确保整个食品质量和安全体系持续改进的工具。通常提到环境监控,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拿个涂抹棒涂涂抹抹就好,其实不然,关于环境微生物的监控通常以涂抹为主,但并不全是涂抹,在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中就有刮取表面残留物或吸尘器里的粉尘直接作为样本。对于取样到检样的时间在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中也提到要在4h内送检…………(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7-04399

GI科普|肠道健康新发现:低GI饮食竟是“养菌”神器?
当我们吞下一口白面包时,血糖生成指数(GI值)距离波动如同生态灾难,让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在糖分洪流中窒息;而选择一根翠绿的西芹,食物的低 GI属性,却可以为产丁酸菌等有益微生物创造理想的生长环境。科学研究揭示:低GI食物对肠道菌群具有调控作用,是机体的“养菌”神器。……(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07-04747